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把”字句是汉语中一种特殊的句式,即是一个难点也是一个热点,其句式变换复杂,典型的“把”字句与非典型的“把”字句还存在语义上的诸多差别,因此若要对各种类型的"把”字句有一个全面的理解并非易事。鉴于在口译过程中,对原文的充分理解是保证译员流畅翻译并产出优秀译文的前提,以汉语为母语的译员需要对汉语有着较为精准的掌握。本文将以“把”字句为考察点,通过实验探究原文文本中“把”字句的出现对译员表现的影响以及何时产生影响——过程或结果。实验将用含有“把”字句的文本作为语料,根据原型理论分析语料中各句子的特点,并据此对实验组的表现进行预测。再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高级翻译学院英语口译专业研究生二年级的10名学生为实验组,他们在同样的条件下以提取的单句文本进行交替传译测试,最后根据其表现进行分析,并将译文与专业译员译文进行对比。作者发现,职业译员在处理复杂多变的句式上手法更为灵活,能够脱离句子结构的捆绑,而学生译员在翻译过程中受句式结构干扰影响较大,并难以迅速提供应对策略。这可归因为学生译员本身对于特殊句式的不了解和不熟悉以及相应的积累不足。根据实验报告的结论,笔者认为,学生译员在练习口译的过程中应当更多注意特殊句式的翻译策略,甚至可以对每一种句式进行归纳总结。在教学方面,口译教学中应当对特殊句式的翻译投以更多关注,教学方案中可增加汉语特殊句式的教学和分析,口译教师和学生还可以共同对特殊句式的翻译进行总结,完善已有的教学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