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心理状态,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能适应社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具体是指运用心理学、教育学及其相关理论与技术,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通过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学科渗透、心理辅导与咨询、治疗以及优化教育环境等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包括自我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开发心理潜能,进而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和素质的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一部分,它服务的对象是高校大学生,需要根据大学生的特点做出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近二十年来,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发展迅速,在原有基础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随着当前社会形势的发展,高校大学生也出现了新的心理特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需要进行反思和总结。当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正处于关键的转型期,信息爆炸、贫富差距、利益分配、竞争加剧等社会问题都影响着每个人的生活状态,也比任何一个时代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高压力、高风险和快节奏的生活给了大学生更大的考验。近年来大量研究和调查表明,我国大学生的心理障碍的发生率居高不下,失学退学情况中心理问题占了主导,因心理问题导致的意外事件也呈上升趋势,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本文通过调查法、文献法、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以J大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J大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调查分析,发现当前J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上、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上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上开展方面都存有不同程度的问题。 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发展,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经历,针对存在的问题认为只有政府教育部门和高校都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完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实效性才能真正提升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