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民陪审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司法制度之一,也是司法民主价值实现的重要载体。人民陪审制度自设立以来,在推进基层司法民主、畅通人民司法参与、维护司法公正、弘扬社会法治等方面均发挥重要的功能与作用。但随着人民陪审制司法实践的深入,其非规范化运行等一系列问题逐渐暴露,制度价值颇受质疑。基于我国人民陪审制度运行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中的改革机遇,本文提出“人民陪审员参审质效”这一评价概念体系,并设计相关衡量指标,以实际调研数据为基础,客观地考察人民陪审员在参审过程中的总体表现,即参审质量、参审效果,亦详实考察人民陪审员参审管理的现状,并深度考究影响人民陪审员参审质效的法律、文化等因素,尤其是参审管理对参审质效的基础性影响,进而从人民陪审员参审管理的角度入手,提出完善人民陪审制度、提升参审质效的基本对策。基于研究的需要,本文主要运用文献分析法、社会调查法与实证分析法等三种方法,全文主要内容分为引言与正文两大部分,其中正文主要分为三章。引言部分明确指出了本文的研究背景与研究内容。基于人民陪审制运行的实际背景及研究现状,提出人民陪审员参审质效的概念及其研究假设,并设计其评价指标体系。第一章客观描述了人民陪审员参审质效的现状。依照人民陪审员参审质效的考评指标,从参审质量、参审效果及参审管理三方面逐一描述人民陪审员参审质效的现状,并总结其中的问题,主要问题表现在人民陪审员的合议独立性不足、受外界干扰较大、参审率不均衡、庭审外观评价度不高、选用不规范、管理松懈、保障不到位、培训考核流于形式等多个方面。第二章详细分析了人民陪审员参审质效的影响因素,主要分为法律制度、参审文化、责任群体及参审管理等四个方面。法律法规上所存在法条差异与内容缺陷,造成陪审员的资格疑问;责任群体中,陪审员的个人价值异化及管理机构的权限混乱,造成陪审制的非规范化运行;参审文化上传统政治文化的冲击及当代政治治理理念的局限,使人民陪审制的运行缺乏良好的社会与政治土壤;通过参审管理与参审质量、参审效果之间的相关性及因果性分析,证实参审管理对参审质效的基础性影响。第三章提出了提升人民陪审员参审质效的基本建议,一方面,内部以完善人民陪审员管理为主线,从规范人民陪审员选任、完善人民陪审员庭审程序、加强人民陪审员管理等方面入手,修改相关法律法规的缺陷与不足,并完善职能部门权限;另一方面,考虑人民陪审制的外部社会大环境,通过国家法治建设与公民意识的提升,培育社会陪审文化;由此内外结合,实现人民陪审制的规范化运行,进而实现人民陪审员参审质效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