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今,随着旅游业竞争的加剧,目的地间对旅游者市场份额的争夺也愈发激烈,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取稳定的经济收益成为目的地长期健康发展所面临的巨大挑战。对此,促进旅游者重游、提升旅游者忠诚度被认为是有效的创收方式及在激烈竞争中制胜的关键。已有研究表明,消费者忠诚率每增加5%,在不同的行业会带来25%至95%不等的利润。对于目的地忠诚的形成,以往研究普遍认为旅游者满意度发挥着最重要的作用,故将研究重点聚焦于“满意—忠诚”的验证上,缺乏实现满意的具体手段及获取目的地忠诚方法的关注。根据感官营销理论,旅游体验首先表现为感官体验,五大感觉器官(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负责接收目的地的刺激与信息,实现旅游者与目的地之间的互动,进而影响旅游者态度和行为,形成一个由身及心的过程。因此,鉴于感官体验的重要价值,提高旅游者感官体验质量或许能作为实现目的地忠诚具体的有效手段。同时,在“感官—忠诚”路径的形成过程中,“满意”是旅游者对体验有意识地心智加工后所形成的整体评价,属于目的地忠诚形成的心智加工途径。由于感官体验根植于身体,在身、心共同参与加工的情况下,除“满意—忠诚”的心智加工途径外,是否同时还存在目的地忠诚形成的非心智加工途径,即由感官体验留下的身体记忆直接驱使旅游者重返目的地,也值得深究。
针对此,本文通过3个子研究探讨旅游者的五大感官体验对目的地忠诚的影响作用及潜在机制。研究一为探索性研究,以青城后山为例,从专业的旅游点评网站上抓取旅游者对青城后山的评论并进行编码、统计频次,提炼出旅游者的五大感官体验和忠诚水平并进行量化,利用真实客观的数据初步证实了旅游者积极的感官体验对目的地忠诚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研究二利用现场实验法,以青城后山提供的凉爽触觉体验为例,从心智加工及非心智加工途径两方面着手,探究了感官体验对目的地忠诚的影响机理,发现旅游者满意度(心智加工路径)和对感官体验的渴求感(非心智加工路径)均在此过程中起中介作用,且渴求感的中介效应大于满意度,揭示了感官体验影响目的地忠诚的内在原理与机制;研究三通过问卷调查确定了感官体验通过非心智加工路径影响目的地忠诚的调节变量,验证了旅游者对感官体验的本底需求这一变量的调节作用,结论发现对于同样的感官体验,高本底需求个体产生的渴求感更强,更想重复获得感官体验,进而导致更高的目的地忠诚,相比之下,低本底需求的个体的渴求感更低,其目的地忠诚水平也较低。
本文的研究结论发现了感官体验对目的地忠诚的促进作用,在已有的“满意—忠诚”的理论基础上,找寻到获取旅游者忠诚的重要手段,即感官体验,拓展了目的地忠诚的研究体系。同时,从身、心两个角度全面解析“感官—忠诚”的影响机理,打开忠诚形成的黑箱,证明感官体验不仅可以通过“满意”这条心智加工路径促进目的地忠诚,还可通过“渴求感”这条非心智加工路径促进忠诚,且相较而言后者作用更大。这一研究发现揭示了旅游者身体在旅游研究中的重要性,为旅游具身研究尤其是感官营销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不仅如此,本文还从感官的生理特征角度出发,验证了感官本底需求对非心智加工路径的调节作用,即旅游者对感官体验的本底需求水平会调节感官体验对渴求感的影响,进而影响目的地忠诚,这一结论拓展了感官营销理论框架。本研究为营销实践活动提供了理论支持,根据研究结论,为目的地管理者提供了具有可行性的营销建议。
针对此,本文通过3个子研究探讨旅游者的五大感官体验对目的地忠诚的影响作用及潜在机制。研究一为探索性研究,以青城后山为例,从专业的旅游点评网站上抓取旅游者对青城后山的评论并进行编码、统计频次,提炼出旅游者的五大感官体验和忠诚水平并进行量化,利用真实客观的数据初步证实了旅游者积极的感官体验对目的地忠诚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研究二利用现场实验法,以青城后山提供的凉爽触觉体验为例,从心智加工及非心智加工途径两方面着手,探究了感官体验对目的地忠诚的影响机理,发现旅游者满意度(心智加工路径)和对感官体验的渴求感(非心智加工路径)均在此过程中起中介作用,且渴求感的中介效应大于满意度,揭示了感官体验影响目的地忠诚的内在原理与机制;研究三通过问卷调查确定了感官体验通过非心智加工路径影响目的地忠诚的调节变量,验证了旅游者对感官体验的本底需求这一变量的调节作用,结论发现对于同样的感官体验,高本底需求个体产生的渴求感更强,更想重复获得感官体验,进而导致更高的目的地忠诚,相比之下,低本底需求的个体的渴求感更低,其目的地忠诚水平也较低。
本文的研究结论发现了感官体验对目的地忠诚的促进作用,在已有的“满意—忠诚”的理论基础上,找寻到获取旅游者忠诚的重要手段,即感官体验,拓展了目的地忠诚的研究体系。同时,从身、心两个角度全面解析“感官—忠诚”的影响机理,打开忠诚形成的黑箱,证明感官体验不仅可以通过“满意”这条心智加工路径促进目的地忠诚,还可通过“渴求感”这条非心智加工路径促进忠诚,且相较而言后者作用更大。这一研究发现揭示了旅游者身体在旅游研究中的重要性,为旅游具身研究尤其是感官营销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不仅如此,本文还从感官的生理特征角度出发,验证了感官本底需求对非心智加工路径的调节作用,即旅游者对感官体验的本底需求水平会调节感官体验对渴求感的影响,进而影响目的地忠诚,这一结论拓展了感官营销理论框架。本研究为营销实践活动提供了理论支持,根据研究结论,为目的地管理者提供了具有可行性的营销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