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密砂岩气藏预测技术应用研究——以川西YT地区上三叠系顺家河组为例

来源 :成都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covicovicovic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川西坳陷东坡YT地区北部的丰谷和南部回龙地区在须家河组都获得较好油气成果,展示了该区深层巨大的勘探开发潜力,揭开了YT地区深层勘探的序幕。但川西须家河组气藏属于超致密,裂缝性气藏,储层具有“两超”—超致密、超低孔渗和极度非均质性特征,再加之该地区钻井少,前期研究主要以二维地震资料为主,故有效储集带预测存在诸多的困难和问题,如高能沉积微相控制的优质砂体展布规律、网状裂缝发育特征等,在油气勘探中都堪称世界性难题,其主要原因是其储层埋藏深、超致密化,地震信号高频衰减快,储层的地震反射有效频带窄、主频很低,地震响应特征不明显。因而在该区开展须家河组二段气藏研究难度较大,其先进性和创新性突出。
  针对东坡YT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低孔低渗砂岩气藏,在收集、研究前人成果的基础上,以天然气地质学和构造地质学理论为基础,采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沉积学、储层地质学、地震地层学、测井地质学和现代地球物理技术等,研究了东坡地区构造特征,分析其构造演化史,断层、裂缝发育特征及展布规律、深层断层形成期次;精细划分了目的层沉积旋回,建立了沉积模式;分别对目的层段沉积微相,裂缝分布、储集物性、有利储层等进行系统分析与预测。
  通过研究证实:
  1)YT地区发育两个正向构造:知新场构造(知北高点)和邱家槽高点;一个负向构造:黄鹿向斜。研究区须二段、须四段古构造位置较高,是油气运移指向带。已有油气成果表明,南北向构造带须家河组储层已经成藏,YT地区须家河组具勘探潜力。
  2)该区须家河组须四下亚段物源主要来自工区东南部,而上亚段物源主要来自工区北部;须二段物源来自东南部(川中古隆起),储层主要为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
  3)建立了YT地区须家河组须四段和须二段储层预测模式。
  4)形成了一套沉积相、砂体预测、裂缝预测、含气性检测的储层预测手段。
其他文献
The frequent occurrence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 in medical events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increasing attention in various countries. The quality of adverse reaction reports is the basis for medical
会议
本文以聚乙二醇(PEG1000、2000、4000)+Na2SO4组成的双水相体系,研究了填料塔中双水相体系的流体力学性能以及钼(VI)的传质特性。  首先,研究了PEG+Na2SO4双水相体系的液液相平衡关系、平衡两相的物性参数以及钼(VI)的萃取等温线,分别考察了体系组成、温度和PEG分子量对相平衡的影响,温度和两相组成对物性数据的影响以及体系组成、温度和PEG分子量对钼(VI)萃取等温线的影
氮化钛薄膜作为等离子激元材料,因其具有熔点高、化学稳定性及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有望成为新型表面增强拉曼(SERS)基底,但与贵金属金银相比,氮化钛的拉曼增强效应仍相对较弱。为此,本文首先以氯金酸为金源,采用电化学沉积技术在Ti N薄膜上沉积贵金属(Au),然后,将柠檬酸钠还原法合成的银溶胶组装在其表面,制备出Ag/Au/TiN复合薄膜。研究发现,银胶纳米粒子聚集在金纳米颗粒间隙,通过Ag/Au/T
随着地震勘探方法的多极化发展,地层里油气储集体呈越来越复杂化趋势,只利用少量的、单一的信息已经满足不了现在流体识别目的,为此,人们希望从实际地震资料中更多的提取多样、复杂的反映地质储层流体信息,而地震纵波、横波及转换波综合利用为此提供了比较明显的效果方法。  岩石物理理论是联系油藏特性参数与地震数据的桥梁,也是地球物理资料的正反演计算和流体识别综合解释所必须掌握的基础。本文在岩石物理学的基础上,主
碳酸盐岩地层具有极强的非均质性,它也是溶洞发育的必备条件之一。溶洞型储层的空隙空间结构也比孔隙型和裂缝型储层复杂的多。因此,溶洞型储层在测井解释评价方面上也具有相当大的难度,一直以来也都是中外学者研究的重要课题,同时也是测井解释评价的一大前沿难题。  碳酸盐岩储层在油气储集方面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溶洞型储层的分布特征与储集方式十分多样化。由于目前测井仪器与测井方法的限制,绝大多数的方法与仪器的
2006年1月27日,贵州省威宁县猴场镇发生崩塌灾害,规模约5000m3,掩埋一私人煤矿洞口,幸未导致人员伤亡。依托贵州省国土资源厅委托的科研项目“贵州省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与决策支持平台研究”,本人多次随课题组开展了现场调查及相关的研究工作。调查发现,崩塌灾害发生于近水平上硬下软型高陡岩质边坡中;区内与该边坡相关的大的古崩滑地质灾害有5处。近水平上硬下软型高陡岩质边坡是西南地区典型的边坡类型之一。基
激发极化法是寻找金属矿产特别是金属硫化物矿产十分有效的物探方法。它具有分辨率高且工作效率高的优点,也是电法勘探中唯一能够识别侵染状矿体的方法。为了更好的指导实际勘探工作,对其进行正反演研究并分析总结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正演数值模拟选择有限单元法,从点源二维地电问题出发,介绍了有限元方法的基本原理,稳定电流场的边值问题的讨论。通过以稳定电流场的偏微分方程为基础,采用第三类边界条件,推导了
学位
降雨是诱发滑坡发生的重要原因,滑坡灾害造成了大量的人员和财产损失。如何合理的评价和预测降雨条件下滑坡的稳定性及滑坡规模,一直为学者们所关注。因此,对于降雨过程中坡体中水分的变化规律的研究以及对诱发边坡失稳的深入探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工程应用价值。  开展了一系列降雨诱发滑坡试验研究,通过压力板仪试验获取了脱水过程的土-水特征曲线,还基于流-固耦合理论进行了数值分析。在此基础上,对西南地区堆积
学位
西南地区山高谷深,地形地貌复杂,是我国水电资源的主要集中地区,规划建设有多座大型、巨型水电站。该地区区域构造背景复杂,构造活动作用强烈,水电站建设极易出现由高地应力引起的工程地质问题,其中,由高地应力释放所产生的高坝坝基岩体质量劣化是水电站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关键问题之一。由于坝基开挖后的岩体应力场变化难以准确预测,应力场的变化将引起坝基变形破裂,导致岩体质量劣化,严重影响坝基岩体质量和大坝稳定性。本
学位
近年来,随着GPS定位技术的飞速发展,凭借其所具有的全天候、全球性、精度高、速度快等诸多优点,已经广泛应用于高精度重、磁勘探测量当中。为今后的重、磁勘探测量带来了一场新的技术革命。  采用GPS相对定位方法,可以方便地测得地面上任意两点之间的高精度平面位置信息和高程信息,因此,它在重、磁勘探测量中有广阔的用武之地。特别是基于载波相位测量的实时动态定位—RTK技术的日益完善,使许多原来十分繁琐的野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