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纳米TiO2因其具有屏蔽紫外线、消色力高、遮盖力强等诸多优异性能,广泛应用于化妆品中,成为重要的无机添加剂。但是研究发现,纳米TiO2可吸收紫外辐射产生光催化活性,生成具有高度化学活性的羟基自由基(·OH),引起脂质过氧化反应。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氧化应激可导致细胞凋亡,并能激活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传导通路,促进MMP的表达,同时抑制胶原合成,诱导MDA合成、细胞膜弹性下降,导致光老化皮肤特征性的改变。
为探讨纳米TiO2光催化产物可能引发的皮肤损害,本研究选用对细胞和机体确定无损伤剂量的UVA(365nm,细胞试验照射剂量为5J/cm2,动物试验照射剂量为10J/cm2)进行照射,通过细胞和动物整体试验分析纳米TiO2(10nm锐钛矿型、25nm锐钛矿型、25nm金红石型)的毒性作用,初步探讨低剂量UVA照射下,纳米TiO2的细胞毒性及对大鼠皮肤光老化的影响,为纳米‘TiO2的应用提供一定的毒理学资料。
一、不同类型纳米二氧化钛的光催化活性比较
光催化降解亚甲蓝结果显示,仅给予紫外照射时,亚甲蓝未发生显著降解;同时给予纳米。TiO2处理和紫外照射,亚甲蓝可见显著降解。纳米TiO2光催化降解亚甲蓝的效果和紫外照射剂量、纳米TiO2浓度、粒径大小及晶型有关。光照剂量越大、纳米TiO2浓度越高、粒径越小,光催化作用越强;相同粒径的锐钛矿型TiO2对亚甲蓝的氧化作用大于金红石型,金红石型TiO2未见显著的光催化作用。
二、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产物对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的毒性作用
参照国标Balb/c3T3中性红摄取试验设置不同的染毒剂量组(15.6、31.2、62.5、125、250μg/ml,),分别通过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和中性红摄取光毒性试验检测纳米TiO2对Balb/c3T3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纳米TiO2染毒的高剂量组对细胞的影响要大于低剂量组,而小粒径TiO2的毒性则要大于粒径较大的TiO2,锐钛矿型TiO2的毒性大于金红石型。光照前后相比,光照后细胞活性小于光照前。
DCFH-DA荧光探针测定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各实验组细胞内活性氧水平升高,多数剂量组与对照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染毒时间,随着染毒剂量的增高,纳米TiO2染毒组细胞活性氧水平升高;紫外照射组在光照处理后4h内细胞活性氧水平与染毒剂量呈剂量效应关系。与200nm锐钛矿型TiO2组比较,纳米TiO2组细胞内活性氧水平升高更为明显;相同粒径的锐钛矿型与金红石型TiO2相比,锐钛矿型TiO2染毒组细胞活性氧水平高于金红石型。光照前后相比,光照处理后2h、4h光照组细胞内活性氧水平高于无光照组,4h后,光照组细胞内活性氧水平低于五光照组。
为探讨纳米TiO2致Balb/c3T3细胞毒作用的损伤机制,本研究应用不同浓度(15.6、31.2、62.5、125、250μg/mL)纳米TiO2染毒Balb/c3T3细胞,分析了不同染毒条件下Balb/c3T3细胞的氧化损伤相关指标、凋亡、细胞间隙通讯功能等,结果显示,纳米TiO2可致Balb/c3T3细胞氧化损伤,细胞凋亡显著升高,细胞间隙通讯功能下降,锐钛矿型TiO2对细胞损伤程度大于金红石型。光照与纳米TiO2联合暴露组氧化损伤较纳米TiO2单独暴露组严重,凋亡率升高,细胞间隙通讯受损更加严重。
本研究进一步分析了不同粒径、剂量和晶型的纳米TiO2染毒条件下Balb/c3T3细胞的胶原含量、基质金属蛋白酶含量及细胞因子等指标的水平,以探讨纳米TiO2对Balb/c3T3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纳米TiO2作用于细胞后,细胞分泌胶原的能力降低,MMP-1、MMP-3的分泌水平上升,IL-1水平表达升高,TNF-α、IL-6在纳米TiO2剂量较大时分泌量亦增高;光照后细胞培养上清胶原含量明显少于未光照组,MMP-1、MMP-3含量高于未光照组。细胞因子含量光照前后相比,不同纳米。TiO2类型及剂量变化不一,200nm锐钛矿型TiO2组光照后细胞培养上清IL-1含量上升,IL-6含量下降,10nm锐钛矿型TiO2组光照后细胞培养上清IL-1含量下降,IL-6含量上升,TNF-α光照前后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三、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产物对SD大鼠的皮肤毒性作用
40只SD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对照组、20%纳米TiO2涂抹组、UVA(10J/cm2)组、20%纳米TiO2+UVA,(10J/cm2)组,连续染毒21天。测定不同处理条件下大鼠皮肤病理、电镜及皮肤细胞氧化损伤和分泌功能,初步分析纳米TiO2与紫外光照联合染毒对大鼠的皮肤毒性。结果显示,染毒结束各组大鼠皮肤无红斑及水肿,皮肤组织病理未见异常,透射电镜可见实验组成纤维细胞粗面内质网变宽。与对照组相比,雄性大鼠纳米TiO2+UV组TNF-α、IL-1含量上升,IL-6含量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V组及纳米TiO2组TNF-α、IL-6含量降低,IL-1含量上升,其中UV组IL-6含量与对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个不同处理组相比,纳米TiO2+UV组及纳米TiO2组的IL-6含量较UV组显著升高(p<0.05)。雌性大鼠三个处理组TNF-α含量较对照组显著上升,IL-6含量降低(p<0.05)。不同处理组相比,纳米TiO2+UV组IL-1含量高于UV组(p<0.05),纳米TiO2组IL-6含量低于UV组(p<0.05)。雌性大鼠纳米TiO2+UV组MDA含量较UV组及纳米TiO2组含量上升(p<0.05)。四个实验组间SOD、GSH-P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以上研究结果表明,纳米TiO2经紫外照射后可产生羟自由基,产生羟自由基的量与纳米TiO2的浓度、粒径、晶型及紫外照射剂量有关。高水平的纳米TiO2光催化产物有显著细胞毒性,可抑制细胞增殖,导致细胞氧化损伤,引起细胞凋亡和细胞间隙通讯功能障碍,并可影响细胞分泌功能,导致细胞光老化的发生及促进炎症反应的发生。动物实验表明,在实验所选择的受试时间和光照剂量下,虽未见大鼠皮肤光老化的发生,但是纳米TiO2可诱发皮肤脂质过氧化损伤,并诱导皮肤细胞分泌过量的炎性因子参与炎性反应。
综上所述,纳米TiO2细胞及动物毒理学实验研究表明,纳米TiO2的皮肤毒性与粒径、晶型及紫外照射有关,纳米TiO2粒径越小其皮肤毒性越高,锐钛矿型TiO2毒性显著高于金红石型,在低剂量紫外光照下纳米TiO2即可产生较高水平的羟自由基,从而加重细胞及皮肤组织的损伤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