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TiO<,2>光催化产物的皮肤毒性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b6325523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纳米TiO2因其具有屏蔽紫外线、消色力高、遮盖力强等诸多优异性能,广泛应用于化妆品中,成为重要的无机添加剂。但是研究发现,纳米TiO2可吸收紫外辐射产生光催化活性,生成具有高度化学活性的羟基自由基(·OH),引起脂质过氧化反应。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氧化应激可导致细胞凋亡,并能激活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传导通路,促进MMP的表达,同时抑制胶原合成,诱导MDA合成、细胞膜弹性下降,导致光老化皮肤特征性的改变。   为探讨纳米TiO2光催化产物可能引发的皮肤损害,本研究选用对细胞和机体确定无损伤剂量的UVA(365nm,细胞试验照射剂量为5J/cm2,动物试验照射剂量为10J/cm2)进行照射,通过细胞和动物整体试验分析纳米TiO2(10nm锐钛矿型、25nm锐钛矿型、25nm金红石型)的毒性作用,初步探讨低剂量UVA照射下,纳米TiO2的细胞毒性及对大鼠皮肤光老化的影响,为纳米‘TiO2的应用提供一定的毒理学资料。   一、不同类型纳米二氧化钛的光催化活性比较   光催化降解亚甲蓝结果显示,仅给予紫外照射时,亚甲蓝未发生显著降解;同时给予纳米。TiO2处理和紫外照射,亚甲蓝可见显著降解。纳米TiO2光催化降解亚甲蓝的效果和紫外照射剂量、纳米TiO2浓度、粒径大小及晶型有关。光照剂量越大、纳米TiO2浓度越高、粒径越小,光催化作用越强;相同粒径的锐钛矿型TiO2对亚甲蓝的氧化作用大于金红石型,金红石型TiO2未见显著的光催化作用。   二、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产物对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的毒性作用   参照国标Balb/c3T3中性红摄取试验设置不同的染毒剂量组(15.6、31.2、62.5、125、250μg/ml,),分别通过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和中性红摄取光毒性试验检测纳米TiO2对Balb/c3T3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纳米TiO2染毒的高剂量组对细胞的影响要大于低剂量组,而小粒径TiO2的毒性则要大于粒径较大的TiO2,锐钛矿型TiO2的毒性大于金红石型。光照前后相比,光照后细胞活性小于光照前。   DCFH-DA荧光探针测定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各实验组细胞内活性氧水平升高,多数剂量组与对照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染毒时间,随着染毒剂量的增高,纳米TiO2染毒组细胞活性氧水平升高;紫外照射组在光照处理后4h内细胞活性氧水平与染毒剂量呈剂量效应关系。与200nm锐钛矿型TiO2组比较,纳米TiO2组细胞内活性氧水平升高更为明显;相同粒径的锐钛矿型与金红石型TiO2相比,锐钛矿型TiO2染毒组细胞活性氧水平高于金红石型。光照前后相比,光照处理后2h、4h光照组细胞内活性氧水平高于无光照组,4h后,光照组细胞内活性氧水平低于五光照组。   为探讨纳米TiO2致Balb/c3T3细胞毒作用的损伤机制,本研究应用不同浓度(15.6、31.2、62.5、125、250μg/mL)纳米TiO2染毒Balb/c3T3细胞,分析了不同染毒条件下Balb/c3T3细胞的氧化损伤相关指标、凋亡、细胞间隙通讯功能等,结果显示,纳米TiO2可致Balb/c3T3细胞氧化损伤,细胞凋亡显著升高,细胞间隙通讯功能下降,锐钛矿型TiO2对细胞损伤程度大于金红石型。光照与纳米TiO2联合暴露组氧化损伤较纳米TiO2单独暴露组严重,凋亡率升高,细胞间隙通讯受损更加严重。   本研究进一步分析了不同粒径、剂量和晶型的纳米TiO2染毒条件下Balb/c3T3细胞的胶原含量、基质金属蛋白酶含量及细胞因子等指标的水平,以探讨纳米TiO2对Balb/c3T3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纳米TiO2作用于细胞后,细胞分泌胶原的能力降低,MMP-1、MMP-3的分泌水平上升,IL-1水平表达升高,TNF-α、IL-6在纳米TiO2剂量较大时分泌量亦增高;光照后细胞培养上清胶原含量明显少于未光照组,MMP-1、MMP-3含量高于未光照组。细胞因子含量光照前后相比,不同纳米。TiO2类型及剂量变化不一,200nm锐钛矿型TiO2组光照后细胞培养上清IL-1含量上升,IL-6含量下降,10nm锐钛矿型TiO2组光照后细胞培养上清IL-1含量下降,IL-6含量上升,TNF-α光照前后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三、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产物对SD大鼠的皮肤毒性作用   40只SD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对照组、20%纳米TiO2涂抹组、UVA(10J/cm2)组、20%纳米TiO2+UVA,(10J/cm2)组,连续染毒21天。测定不同处理条件下大鼠皮肤病理、电镜及皮肤细胞氧化损伤和分泌功能,初步分析纳米TiO2与紫外光照联合染毒对大鼠的皮肤毒性。结果显示,染毒结束各组大鼠皮肤无红斑及水肿,皮肤组织病理未见异常,透射电镜可见实验组成纤维细胞粗面内质网变宽。与对照组相比,雄性大鼠纳米TiO2+UV组TNF-α、IL-1含量上升,IL-6含量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V组及纳米TiO2组TNF-α、IL-6含量降低,IL-1含量上升,其中UV组IL-6含量与对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个不同处理组相比,纳米TiO2+UV组及纳米TiO2组的IL-6含量较UV组显著升高(p<0.05)。雌性大鼠三个处理组TNF-α含量较对照组显著上升,IL-6含量降低(p<0.05)。不同处理组相比,纳米TiO2+UV组IL-1含量高于UV组(p<0.05),纳米TiO2组IL-6含量低于UV组(p<0.05)。雌性大鼠纳米TiO2+UV组MDA含量较UV组及纳米TiO2组含量上升(p<0.05)。四个实验组间SOD、GSH-P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以上研究结果表明,纳米TiO2经紫外照射后可产生羟自由基,产生羟自由基的量与纳米TiO2的浓度、粒径、晶型及紫外照射剂量有关。高水平的纳米TiO2光催化产物有显著细胞毒性,可抑制细胞增殖,导致细胞氧化损伤,引起细胞凋亡和细胞间隙通讯功能障碍,并可影响细胞分泌功能,导致细胞光老化的发生及促进炎症反应的发生。动物实验表明,在实验所选择的受试时间和光照剂量下,虽未见大鼠皮肤光老化的发生,但是纳米TiO2可诱发皮肤脂质过氧化损伤,并诱导皮肤细胞分泌过量的炎性因子参与炎性反应。   综上所述,纳米TiO2细胞及动物毒理学实验研究表明,纳米TiO2的皮肤毒性与粒径、晶型及紫外照射有关,纳米TiO2粒径越小其皮肤毒性越高,锐钛矿型TiO2毒性显著高于金红石型,在低剂量紫外光照下纳米TiO2即可产生较高水平的羟自由基,从而加重细胞及皮肤组织的损伤程度。
其他文献
摘要专业学习的动机是影响专业学习成绩的一个很重要的非智力因素,本文结合教学实际从四个方面谈了如何培养服装专业学生学习专业的兴趣。  关键词项目教学欣赏学生开展活动改革评价机制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A    有位著名教育学家曾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教学实践表明,采用适合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教学方式,可以成功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平时的教学中
摘要电路分析基础是大学工科的专业基础课,重要性不言自明。然而学生对该课程掌握程度不尽如人意却是高校里的普遍现象。笔者通过在教学过程中的经验和体会,首先总结了影响教学质量的几大因素,然后提出了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供广大教师分析与讨论。  关键词电路分析基础教学质量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电路基础作为工科的专业基础课,重要性不言而喻。这门课学得好坏,将会直接影响到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