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过去二三十年来,语言教学已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从以知识传授为重点转向以学生的参与和认知发展为重点。另外,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社会分工的细化,国际和人际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将日益频繁。因此是否具有协作精神,能否与他人合作已经成为一个人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也使得合作意识,合作精神与合作能力成为现代人必备的素质之一。在外语教育这个合作项目中,尽管教师与学生所处位置不同,扮演了教与学的角色,但他们也是一种在平等基础上的合作。教师和学生有着共同的事业和目标,而这需要他们共同的参与、配合才能实现真正的合作。但是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人们逐渐意识到,除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在外语教育中也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合作关系也是改善学习环境、提高学习效果,实现和完成外语教育合作项目必不可少的一环。在这个转变过程中,人们开始关注小组学习或以任务为本的合作学习模式。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围绕特定的教学目的和语言项目设计出各种教学活动,学生通过这些语言活动完成语言学习任务,最终达到学习语言和掌握语言的目的。合作学习的核心是,不同水平的学习者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进行交流、沟通和合作,在合作学习模式中,学习者之间有真正的信息沟,学习者通过共同努力,实现共同进步。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探索合作学习模式在我国大学英语课堂中实施是否具有可行性。通过下面几个具体课题来说明:1.合作学习是否能改善整体的课堂气氛2.合作学习模式能否促进学习者英语水平的提高,尤其在听、说两方面;3.与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相比,合作学习当中学生会有哪些心理变化和不同的课堂行为。4.在实施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存在哪些益处同时又会遇到什么问题,最后作者针对在合作学习模式的实施过程中教师经常遇到的问题、阻碍提出了参考性的建议。本篇论文首先对合作学习的概念及其产生背景进行了介绍。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异质小组为主要组织形式,旨在促进学生在小组中互助合作,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总成绩为奖励依据,促成学生认知,情感的教学策略体系。合作学习于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出现在美国,并在80年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