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翻译目的论的角度,以《围城》中肖像描写的英译为例进行研究,旨在探讨珍妮·凯利和茅国权在《围城》中对肖像描写的英译及汉译英小说中肖像描写翻译的策略。Fortress Besieged是《围城》唯一一部英译本。从1979年来,此英译本的问世引发了翻译界和文学界的极大关注。总的来说,这本英译本实现了对原作的完全翻译,极大地保留了原作的语言风格。另外,由于此英译本是得到了钱锺书先生本人和杨绛先生的授权和肯定之后才面世的,因此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功能翻译理论(目的论)最初由弗米尔在1978年提出。翻译要求,翻译恰当性和目的论翻译三原则是翻译目的论的重要内容。翻译要求是翻译发起人(有时是译者本身)在翻译之前需要明确的译文的要求和目的。翻译目的论认为翻译的适当性是指与翻译要求一致的译文质量标准。目的论三原则包括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和忠实原则,这三项基本原则对各类翻译具有指导性的意义。总之,翻译目的论着重强调翻译的预期目的,注重译本读者的反应,并由此来选择最佳的翻译策略。肖像描写是人物描写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小说发展,深化读者理解,具化小说人物形象的关键因素。并且,前人对《围城》翻译的探讨已有不少,而系统性地探讨《围城》一书中的肖像描写翻译还是凤毛麟角。故本文将尝试用目的论来解释《围城》肖像描写翻译的可行性,借此对中文小说中肖像描写的翻译处理提供一些思考。本文从目的论的角度,探讨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1)研究分析《围城》翻译的发起者——珍妮凯利和茅国权的翻译要求。2)从目的论下的翻译三原则的角度对《围城》中肖像描写的翻译进行系统分析。分别从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和忠实原则就肖像描写的两大类即外貌及面部表情描写和服饰及体态描写的翻译进行分类研究。3)研究《围城》肖像描写翻译的具体翻译方法,包括直译、意译、反译、增译、加注和改译。通过研究发现,《围城》英译本中肖像描写翻译虽有些许不够恰当的地方,但总体来说,从翻译目的论的角度来看,珍妮凯利和茅国权的译本能够在保留原文风味的情况下基本符合目标读者的阅读习惯,其肖像描写的翻译算是成功的。此外,本文从翻译目的论的视角所分析得出的肖像描写的翻译具体策略也可为之后中文小说中肖像描写的翻译提供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