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价有机框架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ppo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共价有机框架(COFs)作为一种新型多孔材料,不仅具有良好的多孔结构,还具有良好的晶态以及高温和化学稳定性,这使得COFs在诸如气体贮存、气体分离、催化、能量贮存、能量转化以及生物医药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本文以均苯三甲醛与对苯二甲酰肼衍生物为原料,以构建在多领域具有应用潜力的2D共价有机框架为目的,利用亚胺缩合反应主要合成了四种不同官能团的共价有机框架,并对其结构和功能进行了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如下:(1)利用均苯三甲醛与2,5-二烯丙氧基对苯二甲酰肼合成了含有丙烯基修饰的共价有机框架P-COF,利用乙二硫醇和P-COF的硫-烯click反应构建了含硫共价有机框架S-COF,利用Au-S相互作用向S-COF中引入金纳米颗粒构建Au-S-COF。利用FT-IR、PXRD、13C MAS-NMR、氮气吸附-解吸附试验、XPS、TGA、TEM等常规表征手段对其结构热稳定性及孔性能进行表征,证明P-COF与S-COF均为具有良好晶态的二维片层状共价有机框架,Au-S-COF中的金纳米颗粒均匀分布于S-COF基底上,平均粒径为4.2 nm,粒径分布均一。利用Au-S-COF催化对硝基苯酚还原成为对氨基苯酚反应,发现其有较高催化效率,证明Au-S-COF具有较强催化能力。对Au-S-COF的可重复利用性进行探究,发现Au-S-COF催化对硝基苯酚还原为对氨基苯酚循环反应10次后,Au-S-COF仍具有85%以上循环效率,Au-S-COF的结构也无明显变化,说明Au-S-COF具有较强的可重复利用性。(2)利用均苯三甲醛与2,5-二(三缩四乙二醇单甲醚基)对苯二甲酰肼构建含乙氧基链的2D共价有机框架O-COF,并利用FT-IR、PXRD、TGA、TEM、SEM等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O-COF是一种具有良好晶态的二维片层状共价有机框架。因为O-COF内的乙氧基长链具有较好的亲水性,我们对其温敏性进行了测定,通过变温紫外分析,证明O-COF具有较好的温敏性,其云点在33.5℃。对O-COF的细胞相容性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在0-10μg/mL浓度区间内,O-COF对小鼠巨噬细胞以及小鼠黑色素瘤细胞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对O-COF的载药性能进行探究,发现O-COF对盐酸阿霉素的载药量为4.5 wt%,并具有缓释效果。(3)利用P-COF、硫辛酸与氯化铁合成poly(TA-COF-Fe),以实现通过P-COF增强聚硫辛酸材料的目的。通过FT-IR与TGA对poly(TA-COF-Fe)结构与稳定性进行表征,证明P-COF与聚硫辛酸成功结合。通过粘弹性测试与压缩试验对poly(TA-COF-Fe)的力学性能进行探究,与对照组poly(TA-Fe)相比,poly(TA-COF-Fe)具有更高的抗剪切能力与抗压缩能力,其压缩模量为87.0 kPa,更是远高于poly(TA-Fe)的29.3 kPa,说明poly(TA-COF-Fe)具有更高的强度,证明P-COF对材料起到了显著的增强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建立中药制剂中桉油精、薄荷脑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ZB-WAX弹性石英毛细管柱(30m×0.25mm,0.25μm);环己酮为内标.结果桉油精和薄荷脑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
精准扶贫政策是国家为了彻底消除贫困,实现全民小康的选择型社会福利政策,而贫困个体对该政策的真实态度及其与自尊的关系则难以被外显观察。本研究基于内隐社会认知,以S省S
从生态型出发研究中国著名优质药材党参种质资源生态多样性。在山西各生态区征集党参资源,采用随机区组试验,3次重复考察党参种质资源的生物学性状、产量性状、抗病性与抗虫
在分析当前少儿科普数字阅读现状与需求的基础上,介绍了公共图书馆少儿科普数字阅读推广服务的价值,研究了公共图书馆少儿科普数字阅读推广服务的发展趋势,以及公共图书馆少
<正>穿山甲生活在山麓地带的草丛中或较潮湿的丘陵杂灌丛,挖洞居住,昼伏夜出。它们的主要食物是白蚁,而它们吃白蚁各有办法。有一种穿山甲,因为它们的舌头并不像其他穿山甲一
期刊
根据陆地生态系统的特矸和服务功能的内涵.采用物质量和价值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以市场价值法、影子工程法、机会成本法等手段定量评估了都江堰市陆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经济价
应用实验生态方法研究了褶牡蛎对8种常见的重金属生物富集动力学特性,得出了褶牡蛎对重金属的生物富集系数、生物半衰期以及生物富集曲线。结果表明,到积累实验结束时褶牡蛎对P
某型柴油机定型试验过程中出现燃烧室、燃油系统进水问题,使柴油机的可靠性无法达到设计要求。我们对柴油机相关部位进水的原因进行分析,最终查明冷却液泄漏位置,并采用适宜
<正> 冠状病毒(Coronavirus)最先是1937年从鸡身上分离出来,而鼻病毒是50年代发现的。人们首先发现鼻病毒与感冒有关,但是只有不到50%的感冒由鼻病毒引起。1965年,Tyrrell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