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新型城镇化”的理念,并指出新型城镇化道路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我国已经有超过两亿的农民工进入城镇工作,农民工自身素质的高低已经直接影响到我国城镇化建设的速度和质量。因此,分析农民工综合素质与新型城镇化的关系,把握农民工素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索农民工素质提升的具体途径,是当今中国社会的一项重要课题。 基于对新型城镇化相关概念及其理论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指出新型城镇化与提高农民工素质的关系是:新型城镇化建设为农民工素质提升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也为农民工素质提升提供了外在动力。而农民工素质的提高不仅有助于农民工市民化,也加快了新型城镇化进程。选取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农民工作为样本点,以考察农民工素质为目的设计了调查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农民工素质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虽然得到显著提高,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包括科学文化素质不能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要求,思想道德素质、身体素质相对低下,心理素质以及职业技能素质亟需加强等。影响农民工素质提高的原因包括政策制度因素、经济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和农民工自身因素。政策上,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的制约、农民工培训体系不健全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不到位;经济上,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再加之农民工收入总体偏低;社会环境因素上,传统小农意识和封建思想的影响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冲击引起农民工素质滑坡;此外,农民工自身存在主观意识薄弱、学习意愿不强、缺乏自信和“过客心理”等问题。基于此,为有效提升农民工素质,迅速适应新型城镇化进程的要求,应充分发挥政府、社会教育培训机构、企业、新闻媒体及农民工自身的主体作用,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政府层面上,要打破城乡二元壁垒,全面落实户籍制度改革;加强农村地区义务教育的普及,鼓励农民工进行再教育;加强农民工思想道德素质的宣传教育以及农民工职业技能方面的培训。其次,社会层面上,要发挥工会对农民工的支持作用;发挥企业优势;发挥社区“桥梁”的作用;发挥媒体舆论监督的力量。最后,从农民工自身角度上,重视素质提高,加强自我反省;掌握学习方法,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树立自信,增强主体意识;爱岗敬业,增强社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