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调查NTM的分离率、菌种分布、耐药情况,再运用全基因测序法分析菌种分布趋势、比较目前传统实验室方法、建立基因进化树、分析共线性,了解各菌株之间亲缘性、变异性、探索相关耐药基因,从而提升NTM病的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选取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近五年分枝杆菌培养阳性的所有标木,了解非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的分离率。选取确诊为NTM感染患者所留取的菌株,根据分枝杆菌培养结合PCR基因芯片技术法,分析苏州地区致病NTM菌株菌种分布、耐药情况,分析耐药影响因素。并运用全基因测序法,验证分枝杆菌培养结合PCR技术可靠性,了解本地区高发的菌种流行趋势,构建进化树,分析亲缘性、共线性,利用CARD数据库,寻找耐药基因。结果:1、近五年我院非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菌株逐年增多。2、按基因芯片法共发现6种NTM菌株,胞内分枝杆菌>堪萨斯分枝杆菌>龟/脓肿分枝杆菌。胞内分枝杆菌、堪萨斯分枝杆菌对乙胺丁醇、丙硫异烟胺敏感性较高,而脓肿分枝杆菌呈现广泛耐药性。3、全基因测序法测出有88.06%与分枝杆菌培养法结合PCR技术得出的菌种鉴定结果相同,未发现龟分枝杆菌。近年好发致病菌株均呈上升趋势,胞内分枝杆菌增多明显。构建基因进化树后发现堪萨斯分枝杆菌各菌株间同源性偏高。共线性分析发现菌株间可信度均为1 00,但同一患者的共线范围大。最后初步探索出非结核分枝杆菌耐药相关基因。结论:1、苏州地区NTM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致病菌种以胞内分枝杆菌、堪萨斯分枝杆菌、脓肿分枝杆菌为主,以胞内分枝杆菌增长明显。乙胺丁醇、丙硫异烟胺敏感菌株偏多。非结核分枝杆菌基本为天然耐药。苏州地区疑似NTM感染者需先行诊断性用药的,可考虑予乙胺丁醇+丙硫异烟胺+克拉霉素联合治疗。3、全基因测序验证了分枝杆菌培养法结合PCR基因芯片技术可靠。本研究提示堪萨斯分枝杆菌可能存在人与人之间的传染性,需后期随访研究进一步验证。共线性分析同源性高的菌株中同一患者体内不同菌株保留了大量的保守区域,考虑内源性复燃。最后探索出的非结核分枝杆菌耐药相关基因为今后科研提供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