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传播视角下微博平台艾滋病议题研究——以新浪微博“@人民日报”为例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i_d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85年,第一例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在中国出现。短短三十年时间,迅速蔓延的艾滋病疫情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传统媒体面对日益严重的艾滋病议题,其报道经历了初始的冷漠期、科学但并不理性时期,以及正视现状,与政策相结合,积极宣传三个时期。在此过程中,传统媒体主要采用了防治框架、政治框架和社会框架三种框架来建构艾滋病议题。微博平台出现后,媒体使用哪种框架来建构艾滋病议题;在微博评论中,公众又以怎样的框架呈现出他们的艾滋病议题建构;在“意见的自由市场”中,针对艾滋病这一议题的讨论有没有呈现出舆论的非理性状态,是本文所要讨论的问题。  本文旨在从健康传播视角下,以新浪微博“@人民日报”为研究对象,抓取其评论作为研究样本,在议程设置理论和框架理论的背景下,运用文献分析法和内容分析法对2012年至2015年四年时间里“@人民日报”在“世界艾滋病日”发布的原创微博内容进行文本分析,展现传统媒体在微博平台上的艾滋病议题建构特点;对原创微博评论中的内容进行量化分析,在阅读文献的基础上,对于评论内容的分析从以下六个角度展开:微博主体、微博类型、议题属性、语言表达方式、评论对象和微博情绪,以期呈现微博平台中公众议题建构特点。  研究发现,健康传播视角下,公众在“意见的自由市场”中针对艾滋病这一议题的讨论并未呈现出舆论的非理性状态,同时“@人民日报”的议题建构以健康框架的视角呈现;公众在微博评论中所建构的议题包含健康框架下的内容讨论,又建构出自己的态度框架。在微博类型中,本研究将微博评论分为原始评论、回复别人评论和转述他人评论三种类型,部分非理性表达在别人回复的评论中消解了,但仍有一些微博原始评论呈现出强烈的不满状态,展现出鄙视、质疑等情绪。“@人民日报”作为主流媒体的官方代表在微博平台上需要利用微博传播特性,以受众反馈出的信息为导向,针对艾滋病议题,进行舆论的引导与健康知识的普及。
其他文献
在全球化浪潮席卷而来的今天,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当中的形象已经成为该国家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其最大的无形资产。国家形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该国在国际社会当中的地
非政府组织(Non-govemmental 0rganizations,NGOs)是独立于政府组织和跨国企业等营利性组织之外的社会力量,以其独立性、非营利性、公益性等特点在国际领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
期刊
我国现已进入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多元利益格局形成,各种社会矛盾也越来越突出,很多涉及政府形象的突发事件一经发生就迅速成为网络舆论的热点和焦点。与此同时,移动互联网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