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区基层公共部门人员流动管理研究——基于企业人力资源流动理论

来源 :东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ihuan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制度持续有效的运行需要执行者能建立起一个与其所生存的社会经济环境动态均衡的流动制度和机制即人员的新陈代谢机制。本文入手方向是如何建立基层公共部门人员的动态流动机制,在借鉴企业人力资源流动模式后,探索了如何建立与社会经济相适应的新型基层公共部门人员流动机制。  首先通过个体层面、组织层面的人力资源流动理论以及内部劳动力市场理论,试图勾勒出国内外人力资源流动研究概况,进而从理论到实践,枚举了国内外公共部门人员流动制度和管理的实践。西方发达国家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流动采用了许多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方法,远远的走在我国的前列,笔者试图通过找差距,提出对我国的借鉴和启示,并探索我国近年在公共领域使用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探索与尝试的成效。  本文虽然采用了工商管理的研究方法和框架,但毕竟研究对象是公共部门,那么参考的文献就免不了各种公文批示等政策性文件,所以为了增强研究的实证性和可信性,笔者在X区进行了大范围的公共部门人员交流问卷调查。从现状的角度看,参加过流动的基层人员占比不足25%,占总人数的6.7%。从意愿的角度看,公共部门人员参与跨部门流动的意愿仅为58.6%。可见我国在基层公共部门人员流动的实践上存在一些组织方态度和实践层面的问题,进一步剖析,笔者认为主要是由于环境、法律、组织等因素造成的。  把问题的实质和成因剖析清楚以后,笔者试图通过企业管理的理论和视角,来解决问题:从内部劳动力市场的角度,该理论为政府组织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一个分析框架。事实上,政府组织如果想要快速有效地落实相关工作,必须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本文在分析组织内部效率时运用了内部劳动力市场理论,对政府组织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效率、价值和改进进行探讨,同时该分析框架,可以清晰地体现出劳动力市场二元分割的现实,而且正是因为分割情况的存在,人员流动的影响日益加强。现实中,如果想要体现政府组织内部劳动力市场的效率,内部劳动力市场存在的前提必须与政治规则相适应,而这种所谓的自由选择和平等协商最核心的体现便是公共部门的人员流动。因而从内部劳动力市场理论的视角进行研究具有重大意义。政府组织人力的流动性增强,一些新情况也会日益涌现出来,在政府组织中,一些曾使用的内部劳动力市场理论正慢慢消除,这是因为政府组织中的人力资源管理更加灵活、更具弹性。  公共部门人员流动是一项重大的复杂工程,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对公共部门人员的准确全面的评估,方能做到人岗对应,人尽其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将平衡计分卡运用其中,以加强公共部门人员流动管理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此外,在运用这一方法时需对“公共性”进行深入的思考。本文着重评估的对象是组织的能力和问责,在原平衡计分卡中加入了能力和问责维度,使评估维度变成了六个,同时借用“APC”理论进行了专业评估,该理论广泛应用在非营利组织中,可有效评估公共部门的绩效。  最后,本文根据上述研究成果,设计了切实可行的制度框架,从加强政策落实完善公共部门信息公开制度,健全考核制度合理设置参选条件以及建构合理有效运行机制等方法进行研究,试图把对策和建议的可操作性落到实处。
其他文献
在新课改下,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掌握更多学习的方法,借助学习获取化学课程中的知识和能力.教师秉承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运用合作探究的形式,将问题导学融入
随着市场经济的的逐步发展,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普及,重要的目标客户已经成为各个行业激烈争夺的稀缺性资源。谁掌握了重要的客户资源,谁就拥有了市场份额。然而面对庞大的客户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