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腰庄金矿位于山西省五台县境内,该矿床是我国典型的绿岩带型金矿之一。矿床顺层展布于鸿门岩组中下部,矿区自北向南依次为Ⅲ、Ⅰ、Ⅱ三个含矿带,呈层状、似层状产出,赋矿围岩主要是绢云钠长(石英)片岩和钠长绿泥片岩,矿物主要有黄铁矿、褐铁矿、黄铜矿、磁铁矿、毒砂等;非金属矿物主要是绢云母、钠长石、石英,其次为绿泥石、方解石、硬绿泥石绿云母等,且具强烈的黄铁矿化、硅化、碳酸盐化等。绿岩带型金矿床是我国和世界重要的金矿床类型,其形成过程中会伴随着大量的元素迁移,在金矿床周围形成Au、Ag、Cu、Pb、Bi等元素的原生地球化学异常;并且该矿床的金矿化与黄铁矿富集带相对应,浸染状和细脉浸染状黄铁矿为主要载金矿物,而含金黄铁矿化带与赋矿围岩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电性差异。因此,在东腰庄金矿床已知金矿体外围勘查中,采用岩石地球化学勘查和电法勘探相综合(即综合物化探方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找矿方法。在对国内外典型绿岩带金矿床地质特征和地质—物化探找矿模型对比研究基础上,总结与分析了东腰庄金矿床的赋矿地层、构造、变辉绿岩、矿体、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特征,进而建立了东腰庄金矿床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找矿模型。利用已建立的东腰庄金矿床地质—物化探找矿模型,在东腰庄金矿外围2km~2找矿区内开展比例尺为1:10000的岩石地球化学测量工作和1:10000,网度为20m×100m的激电中梯扫面测量。对物化探异常进行综合对比分析,化探中的1号异常区与电法异常吻合较好,推测是由于地下金矿体引起,该异常为Cu、Au、W、Bi、As、Ag、Sb多元素综合异常,综合异常面积0.27km~2,异常形态不规则,相对规模大,强度高,有较明显的浓集中心,总体走向为北东向,并且为激电高值异常带,通过Ⅰ号异常区激电对称四极测深和数据二维反演处理,估计其埋深在30~250m之间,空间上具有透镜状分布形态,预测储量属中型矿床,建议对上述成果开展进一步的地质钻探验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