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西塞罗的政治观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ngd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典希腊时期的哲学家们,例如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是基于城邦,从德性的角度构建政治制度和具有有限权利的“公民”概念。但进入希腊化罗马时期,城邦衰落,国家兴起。在普遍性的共同体这一背景之下,希腊化哲学家们将伦理学作为第一哲学,从伦理学出发思考政治的德性,以个体的优先性取代了城邦的优先性,以自由原则取代了公正原则。西塞罗的政治观受古典希腊和希腊化两个传统的影响。他结合了罗马的现实,平衡了作为政治家的西塞罗与作为哲学家的西塞罗之间的冲突,从而构成他的政治哲学。西塞罗政治观的第一个重要方面是法权国家的概念,即把国家看作一个法权的存在,国家是由法律及其承担法律的主体构成。西塞罗在法律的意义上来讨论政体,主张共和政体。元老院、执政官、保民官三头在共同的法权范围内实施他们的权力。西塞罗人民主权的观念是国家法权思想的来源。他所谓的人民是指法权意义上的不同种族的人的共同体。国家是有法权的人民的集合体。西塞罗基于自然的权力赋予了人民以完整的法权。西塞罗把神明作为法律的基础,要求罗马的公民敬奉神明,并视之为公共宗教。西塞罗公民宗教的观念为其法权国家和人民主权概念提供了基础论证。
其他文献
本文从每个人最本己的死亡的角度切入尼采的生命意志哲学,尼采直言人类生命本无意义和必有一死的处身情境,阐析尼采对死亡的克服——权力意志和永恒轮回。本文着重分析尼采文
犹太教以律法主义为特色,基督教反对犹太教的律法主义,并宣称以福音宗教和心灵宗教超越了犹太教律法主义.历代基督教神学家虽力图阐扬福音对律法的超越,但都无法在理论上做到
明末大儒刘宗周在哲学上多有创见,主旨在于道德理性本体的重构,在宋明理学发展史和浙东学术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面对明末王学末流蹈空之弊,刘宗周张扬心性论,提升道德精神,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