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生态化城市——汾河太原城区段环境治理工程启示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8225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3年的《雅典宪章》中明确提出,"城市的游憩功能应得到充分的认识,应尽量利用城市附近的河流、海滩、森林、湖泊等自然风景优美区,作为广大群众假日游憩之用."21世纪的城市发展逐步呈现出生态化和人文化趋势,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框架下,世界各国开始对传统城市发展道路的反思,并开展了各种不同发展模式的探索.由此文章便立足于对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观和人本观的研究,分析全球可持续发展和城市生态化的发展趋势,提出了中国实施城市生态化的基本途径.文章着重分析研究汾河太原城区段环境治理工程的规划设计理念和所取得的经验和启示,从人居环境、生态建设、城市景观、地域文化等角度,对北方干旱地区滨水区的再开发,特别是中西部城市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模式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探索与研究.作者认为,城市作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最重要载体,其发展的方式、规模、理念要充分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创造"人、城市、生态、文化"的多元共生空间是城市生态化建设的主旨.
其他文献
该文回顾了广州市的历史演变和文化传统,通过对于广州市骑楼产生的环境背景因素的研究,系统的分析了骑楼的历史文化意义、广州骑楼街的产生与发展、建筑空间形态特征和它的分
城市设计是对城市体型与空间环境形态进行的积极的综合性设计,近二十年来在国内的实践发展较快,对塑造城市特色、促进城市发展业已产生重要的作用,逐渐实质性的介入城市建设
该文首先通过对名人纪念建筑的本质和起源的分析,归纳其定义和研究范围,旨在对这一建筑类型有一个整体把握.接着,论文着重于古今不同历史阶段的个体实例间的文化与时代背景、
博物馆作为一种公共建筑,同时具有继承传统文化,传播现代文明的作用。博物馆起源于欧美,在这些国家的博物馆的人均密度和质量都要高于中国。在国内,博物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
该文使用"豫章民民"来概括以多数江西地区民居为代表的长江中游的古代民居,这一提法意在指出它们是有特定文化涵义的、是可以作为有类似风格的其他民居的代表的.全文分为四部
城市兼并是目前中国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特殊现象.城市在一夜之间变在了,但下一步该如何去发展,这成为当前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抛开政策、经济的因素不谈,从
该文试图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探讨乡土建筑的研究框架以及研究方法.论文在介绍了文化人类学相关知识的基础上,从建筑的外围--文化人类学这一角度,说明乡土建筑和文化人类学的
该文对城市中利用低焓地热和浅层地温进行建筑冬季采暖、夏季制冷并提供卫生生活热水的应用作了研究,进行了技术经济分析,并得出了结论.论文中以天津地区为主要研究背景,首先
自行车,作为一种城市的绿色交通工具既节省能源,减少污染,又比较灵活、便利.特别是针对中国的国情,自行车作为一种短途交通工具的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该文从分析中国自行车交
提要: 现代主义建筑是反对装饰的,然而该文认为这里所谓的装饰是"狭义"的. 从分析历史上不同形态的装饰入手,根据装饰与被装饰主体的关系,该文将装饰分为"复合装饰"和"本色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