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比较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抗血小板的疗效,旨在探求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抗血小板的最佳药物治疗方案。方法选取兰州石化总医院拟行冠脉介入术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糖尿病患者115例,随机分为替格瑞洛组(A组,n=52例)与氯吡格雷组(B组,n=63例)。A组术前接受负荷量阿司匹林300mg+替格瑞洛180mg,术后给予替格瑞洛90 mg,2次/日,阿司匹林100 mg,1次/日维持;B组术前接受负荷量阿司匹林300 mg+氯吡格雷300 mg,术后给予氯吡格雷75mg、阿司匹林100mg,1次/日维持。入选患者均于服药前、PCI术后2月、4月采集静脉血,测定血小板活性功能指标CD62P、CD63和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PAR)。观察并比较在服药治疗6个月内两组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采用IBM SPSS2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用率表示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用均数±标准误(?x±s)表述定量资料。采用t检验比较两组间的均数,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患者PCI术前血糖水平、基线资料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CI术前血小板活性功能指标CD62P、CD63及血小板聚集功能指标MPAR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CI术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2月后,A、B两组血小板活性功能指标CD62P、CD63及血小板聚集功能指标MPAR较术前均有明显下降(P<0.05),治疗4月后,上述指标的数值继续下降,且A、B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替格瑞洛组低于氯吡格雷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2型糖尿病PCI术后患者,更能有效抑制血小板功能,降低血小板聚集率的是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术后6个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更低,出血风险更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