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管人员作为企业的核心人物,在一个企业中处于举足轻重的位置,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的行为决定着企业未来的发展走向,是对企业的经营绩效负最终责任的人。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企业高管人员的个人才能、管理水平和敬业程度往往决定着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其个人成败直接影响着整个企业的成败。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后,高管人员与股东之间就出现了利益不一致的情况,为了降低委托代理成本,维护股东利益,减少高管人员做出有损于股东利益的行为,企业内部通常会建立一系列的治理机制来监督和约束高管人员,其中通过解聘不称职的高管人员是最直接也是最终的惩罚方式。这就引出了高管人员正常与非正常变更的问题,本文的目的就是研究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机制是如何影响高管人员非正常变更的,以及如何完善公司治理机制以更有效的监督约束上市公司高管人员的行为。本文之所以对这一问题加以研究,是因为我国的证券市场经过迅猛的发展并已初具规模,但是上市公司在发展过程中也频繁出现了高管人员变更现象,由于高管人员变更通常被看做是企业发展进程中的转折点,是企业未来发展的一个信号灯,因此该现象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高度关注,也激发了国内诸多学者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兴趣。本文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以2008-2010年我国上市公司发生高管人员非正常变更为研究样本,从公司治理的角度分析了股权结构、董事会特征、监事会特征对高管人员非正常变更的影响。本文共分为七章,第一章是绪论,提出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作出了相关概念的界定、指出了研究思路与内容结构、罗列了研究方法及创新点;第二章对高管人员变更的国内外已有文献进行概括与总结;第三章阐述了与上市公司高管人员变更相关的理论,包括委托代理理论、公司治理理论和管理学激励理论;第四章对我国上市公司高管人员变更的现状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第五章从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的三个方面,即从分析股权结构、董事会特征、监事会特征入手,探讨了其对高管人员非正常变更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假设;第六章在理论假设的基础上建立了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的各变量与高管人员非正常变更的Logistic回归模型,并以2008-201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发生高管人员非正常变更为研究样本,以未发生高管人员变更的公司为参照样本进行了实证检验。通过描述性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相关性分析以及回归分析,从而得出了流通股比例、高管人员持股比例、董事会规模以及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与高管人员非正常变更有显著的负相关性,而股权集中度、独立董事比例以及监事会规模与高管人员非正常变更没有必然的相关性的结论;第七章得出了本文研究的结论,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同时也对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本文的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的结果,为我国企业目前的公司治理机制的完善以及加强对高管人员的监督约束等方面提供了理论和经验证据。在论文的最后,本文针对我国上市公司治理存在的不足方面,从深化股权改革、进一步加强上市公司董事会职能的建设以及继续加强上市公司监事会的监督职能等方面,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以期加快完善我国公司治理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