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喇嘛甸油田特高含水期产量递减快及提高采收率难度大的实际情况,利用了喇嘛甸油田北东块南部(北东二区)加密调整区作为研究区,以该油田构造地质特征及沉积背景为研究基础,利用最新的密井网测井资料对目的层沉积特征进行了深化研究,主要搞清研究区不同目的层段储层的沉积微相分布特点、现井网条件下的砂体控制程度及剩余油的分布特点,为油田开发调整提供地质依据。采用储层层次界面分析的基本原理,按照旋回对比的总体原则,首先将喇嘛甸油田储层悬回层次进行了合理划分;然后利用密井网测井曲线资料,打破原小层对比结果,通过进行旋回对比,将成因单元进行了合理划分,总结了储层剖面结构模式及砂体连通基本类型;另外,根据单井测井曲线的特征进行砂体相别的确定,以河流-三角洲相各类沉积模式概念模型为指导,采用成因模式分析方法绘制了砂体分布图,精细地揭示了研究区目的层段储层沉积微相的分布特征;最后研究了特高含水期各类砂体的动用状况及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表明,研究区目的层主要为河流-三角洲相沉积,发育辩状河、低弯曲分流河道、水下枝状三角洲、水下过渡状三角洲及水下席状砂等5种基本的沉积模式,不同的沉积模式微相分布存在一定差别,对揭示注采连通状况提供了准确依据;目前的储层动用状况,表现为平面水淹严重,垂向水淹具有明显的规律,砂体的底部水淹严重,剩余油主要分布在河道砂体的边缘、上部和层内。本项目的研究,为该油田在改善单井调整挖潜效果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