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清代货币制度演变的角度,研究了清代货币制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着重分析了清代货币制度混乱的原因和后果,及其对当代我国货币制度改革的启示。本文的工作和创新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分别对铜钱制度、白银制度和纸币制度的发展演化过程进行系统阐述。笔者通过查阅各种文献和史料,对清朝历代的各种货币的币材、单位、发行和流通管理方法进行了分析、整理和丰富;另一方面,在前述对货币制度演化进程的论述基础上,对清代诸如货币混乱、私钱泛滥、白银外流、货币发行权分散、货币体系紊乱等方面问题从新的角度分析,从而得出新的结论:一是,从银铜复本位制对货币制度影响的分析中,得出中国银和铜过分依赖进口导致中国的货币价值会受到国外的影响,进而使中国货币制度被动接受西方对华贸易的影响,甚至是西方列强的直接操纵,使国家的货币制度失去自主性;二是,本文提出了金银汇差比率的概念,从中西金银汇差的角度分析,得出处于世界皆金我独银的背景下,跨地区套利行为导致中国黄金外流,以及世界银价持续下跌,继而使国家长期外债发生磅亏,而银价下跌又难以有效改善对外贸易局势,致使国家财政收支趋于恶化,等结论;三是,清代特别是晚清混乱、落后的货币制度,包括货币金属、货币单位、金属货币铸造、银行券发行、以及金、银、铜的兑换比价,充分暴露了清政府对货币控制不力,货币发行权分散,这样大量铸币税让给了外商、民间,不仅是造成清代币制混乱的重要原因,也是清朝衰亡原因之一。由以上结论上继续引申,通过对比两次世纪之交中国的对外开放截然相反的后果,批驳了“马上全面对外开放,不出十年中国将赶超美国”的错误观点,得出只有主动的、循序的、有步骤的对外开放,才能将西方的货币制度为我所用,真正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