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益信托制度重构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SHAOKUN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1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颁布并实施,标志着我国正式确立了信托制度。《信托法》规范了信托的基本关系,可以说是我国信托制度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该法第六章对公益信托作了专章规定,成为我国公益信托制度构建之起点。然而随后的几年内,公益信托实践的发展却止步不前,这一现象引起对我国公益信托制度构建路径之反思,这便是本文论述展开的起点。我国公益信托制度的构建基于其立法先导的特点,在宏观的基本法层面和中观的相对特定要素立法层面对立法提出了要求。通过对我国现行两个层次立法的分析,我们发现,我国公益信托制度构建是在信托立法营业信托中心主义的大背景下进行的,这一立法上的重心偏向导致公益信托的制度构建在基本法层面立法的过于原则性,以及在制度构建的功能定位上的模糊性,进而导致从宏观到微观的导入机制选择上的失误,由此,立法先导型制度构建对于立法提出的要求宣告失败,立法先行,实践未动也便成了上述立法缺失的必然逻辑结果。在对上述制度构建失误的分析中,立法先导型的制度构建路径也随之清晰:制度功能的清晰定位应当成为制度构建之逻辑起点,这是对制度构建在理性层面上的充分论证;在此基础上选择一条从理性到经验的导入机制,以使理性对于经验、立法对于实践的先导作用充分发挥,而这一中观机制的明确,将带来感性认识的相对充裕,在此基础上展开关于基本法层面相关机制重构的论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克服立法先导中可能遭遇的实践素材缺乏的困境,从而为制度重构提供有效性基础。据此,本文第一部分通过对公益信托制度的现行立法进行简要介绍,在此基础上评析立法中的营业信托中心主义偏向对公益信托制度的构建产生的两方面负面影响。第二部分通过对我国公益信托制度构建中的立法先导性特点的分析,厘清我国公益信托制度之重构路径,即功能定位之明晰,在此基础上的导入机制选择,直至最后的基本制度重构。第三、四部分则在第二部分所构建的论证框架下对制度重构中的导入机制——受托人的立法选择进行确定,在此基础上展开对基本制度重构的论述。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使用资料分析法对中、美两国学生创造能力培养的一些主要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的起始时间严重地滞后;培养对象只集中在大学本科以上的高
受市场价格的波动和各种经济因素的影响,建设成本会有上涨或下降,给项目成本前期估算带来很大的困难。通过实际案例,解释浮动费的形成、施工成本指数、成本上涨的因素、各种
高校辅导员工作专业化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为大学生提供高效服务的现实需要,也是辅导员自身发展的迫切要求.通过分析高校辅导员工作专业
<正> 在触觉定位的研究中,一些研究者早已看到:动觉和触觉同时参与比单靠触觉进行定位发生的誤差要小,利用视觉表象可提高定位的准确性,在施用刺激时,视觉参与(被試看着主試
近年来我国制药企业的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遭遇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在这种形势下如何形成制药企业的竞争力战略是本论文研究的立足点。本论文应用理论研究、案例研究方法,对国、
学习适应是青少年社会适应的重要内容。自20世纪90年代,青少年的学习适应问题引起了我国学者的广泛关注。研究发现,较好的学习适应性是学生取得良好学业成绩的重要保证,学习适应
随着能源资源稀缺性问题日益凸显,以前粗放式的管理与发展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未来经济发展的要求,未来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合理有效地利用资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利用有限的资
计算机互联网的出现是20世纪以来人类最引以为豪的事情,计算机的发明标志了信息革命的到来,而互联网的出现又将这场革命推及到了世界各地,并深入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由于互
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教育领域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教育信息化。同时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要求
文章旨在探讨公务员管理能力本位的必然性,以及在能力本位视角下探寻加强公务员能力建设的具体对策。能力本位与权本位、金钱本位对应,能力本位背景下所要求的公务员能力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