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状混合投药装置性能试验研究

来源 :长沙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laoxu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国内自来水厂多采用常规水处理工艺,即原水经过混凝、沉淀、过滤、消毒再被送到管网进行供水。水处理工程实践表明,混凝剂投加是自来水生产过程中净水处理的重要环节,而准确投加所需的混凝剂则是获得较好混凝效果及经济效益的最关键问题。本课题针对混合设备不能充分发挥新型高效混凝剂的特性、耗能大等问题,开发了一种新型的网状混合投药装置。本文的研究内容包括:(1)投药装置模型性能试验:研究四边形及圆形网状混合投药装置的网格尺寸、过流速度、孔间距与混合均匀度之间的相关规律,考察混合效果;(2)混凝试验研究:根据模型试验研究,选取最优性能的混合投药装置,以PAC作为混凝剂,考察其对浊度的去除率;(3)混合机理研究:通过湍流理论等研究网状混合器的混合机理。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对于四边形混合投药装置,当流量为3.5m~3/h,过流孔尺寸为6cm×4cm,出流孔间距为3.75cm时,混合均匀度最大,可达96.8%;对于圆形混合投药装置,流量为2.5m~3/h,圆与圆间距为2.5cm,孔间距为30°时,混合均匀度最大,可达94.3%。混凝试验结果表明:最优参数条件下,四边形与圆形网状混合投药装置的浊度去除率分别高达95.23%、92.64%,其混凝效果均优于传统单点投药方式。本文通过模型试验与混凝试验,对网状混合投药装置的性能进行了研究与分析,结果表明此网状混合投药装置能够提升混合效果,节省投资和能耗,若应用于工程实践中,能大大减少混凝剂投药量,减少浪费。
其他文献
我国是一个地震频发的国家,严重的地震灾害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因此解决地震灾害带来的建筑结构毁坏,保障人们的人身财产安全是至关重要的。传统的抗震技术通过构
随着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与运行,致使库区的滑坡地质灾害现象越发的严重,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对库区滑坡地质灾害进行治理,已取得一定的成果,然而
在中国经济建设飞速发展的今天,拟建和在建工程项目不断增加,在工程项目决策阶段和实施阶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工程项目管理水平是提高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而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是工程
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加及人们对居住环境的不断改善,高层建筑是现在主要的结构形式。同时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国家都相继建出了世界第一高的建筑,这可以看出人们对高层的认可。
混凝土叠合箱网梁楼盖是近年来出现的新型楼盖结构体系,它具有大跨度、大空间、整体空间受力等特性。因其具有结构合理、施工简便、经济环保等优点,这种结构在实际工程中推广
本文研究八边形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组合构件的轴压和偏压性能,该构件外管为八边形钢管,内管为PVC-U管,同心放置的两管之间为核心混凝土,相比于内钢管的八边形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
学位
结构振动控制是一种新型的抗震技术,其中以被动控制技术的理论最为成熟,因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利用粘弹性阻尼器进行结构的耗能减震是一种有效的被动控制方法,它不仅具有构造简
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及锚固方案的选取是岩土工程中最重要的理论与实践课题之一,伴随着我国水电事业的发展,各种高边坡开挖、支护等都需要进行稳定性分析。其稳定性对整个工程
为应对砂石骨料资源日趋短缺和废弃混凝土垃圾日渐剧增的双重压力,再生混凝土是混凝土材料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然而,再生骨料低强脆裂的品质却严重制约着再生混凝土的发展。如何从根本上显著提升再生骨料的骨架刚性,是当前混凝土研究中一个重要而艰难的课题。本文通过对再生骨料施以预包浆的方法试图克服再生骨料的性能缺陷,寻求制备出粒型球体化、力学性能良好、表面具有潜在火山灰性的包浆再生骨料的技术途径;并在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