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二维磁性材料的隧道结的磁电阻效应及Co2FeAl/NiFe2O4超晶格的垂直磁各向异性的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lijingbo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自旋转移力矩的磁性隧道结(STT-MTJ)在非易失性磁性随机存取存储器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与具有面内磁晶各向异性(IMA)的隧道结相比,具有垂直磁晶各向异性(PMA)的隧道结在非易失性磁性随机存取存储器中有足够高的热稳定性和低的自由层磁矩翻转临界电流。相关研究表明以非磁性尖晶石氧化物为势垒,Heusler合金为电极的隧道结有可能同时获得大的界面垂直磁晶各向异性和高的隧穿磁电阻效应。磁性尖晶石氧化物NiFe2O4不仅具有高的磁有序温度和大的饱和磁化强度,而且与典型的铁磁电极材料有小的晶格失配。目前,还没有关于磁性尖晶石/Heusler合金异质结的磁晶各向异性的研究报道。我们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了Co2FeAl/NiFe2O4超晶格的磁晶各向异性。铁磁半导体Cr2Ge2Te6和CrI3以及铁磁金属Fe3GeTe2和1T-VSe2为代表的二维内禀磁性材料新的合成为探索和研究自旋电子器件提供了一个新途径。最近,二维内禀磁体被用于构建范德瓦尔斯(vdW)异质结和横向异质结来设计和研发高性能的自旋阀,自旋过滤磁性隧道结,横向磁性隧道结和自旋场效应晶体管等自旋电子器件。我们分别设计了以单层铁磁半导体CrI3为势垒,单层铁磁金属1T-VSe2为电极的vdW磁性隧道结和基于二维铁磁材料CrI3和Li0.5CrI3的横向磁性隧道结和范德瓦尔斯磁性隧道结。主要工作如下:1.用四方的超胞构建了Co2FeAl(001)/NiFe2O4(001)超晶格。采用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了Co2FeAl/NiFe2O4超晶格的结构和磁晶各向异性。结果表明,超晶格最稳定的界面是NiFe2O4的界面O原子与Co2FeAl的界面金属原子直接对接,这样NiFe2O4的界面O原子和Co2FeAl的界面金属原子在界面处成键。值得注意的是具有Co-NiO1界面的Co2FeAl(001)/NiFe2O4(001)超晶格的垂直磁各向异性能可达到1.07 mJ/m~2,并且超晶格的大PMA主要是由界面的Co原子提供的。同时,界面Ni原子也对超晶格的大PMA有不可忽略的贡献。界面Co原子的磁各向异性的d轨道分解表明,界面Co原子的dz~2和dyz轨道以及dx~2–y~2和dxy轨道的矩阵元差对其PMA提供了大的贡献。此外,由于NiFe2O4的界面O原子和Co2FeAl的界面Co原子成键,界面Co原子的dz~2,dyz,dx~2–y~2和dxy轨道的电子占据情况完全不同于表面Co原子的占据,因此dz~2和dyz轨道的矩阵元差由表面Co1原子的负值变为界面Co1原子的正值,而且dx~2–y~2和dxy轨道的矩阵元差也由表面Co1的正值变为界面Co1原子的更大正值。而dx~2–y~2和dxy轨道的矩阵元差从表面Ni的小负值变为界面Ni的大的正值是表面Ni的IMA转变为界面Ni的PMA的主要原因。2.设计了以单层铁磁性半导体CrI3为势垒,单层铁磁性金属1T-VSe2为电极的vdW磁性隧道结1T-VSe2/CrI3/1T-VSe2。采用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了此vdW MTJ的磁各向异性和隧道磁电阻(TMR)效应。研究发现,依据估算的单层铁磁性1T-VSe2和CrI3的磁各向异性场,如果顶电极磁矩被沿[001]轴钉扎,通过对隧道结施加一个大的磁场,可以在隧道结中实现四个磁性组态。当势垒CrI3和底电极的磁矩方向均沿[001]轴时,隧道结的隧穿电导最大;当势垒CrI3和底电极的磁矩方向均沿é?00 1ù?轴时,隧道结的隧穿电导最小。最大电导几乎是最小电导的2倍,所以该vdW隧道结可产生的最大隧穿磁电阻值为178%。我们的计算发现不同磁性组态隧穿电导的大的差异主要是由于不同磁性组态的电极上自旋和下自旋的有效透射通道有大的不同。我们的结果表明,vdW磁性隧道结1T-VSe2/CrI3/1T-VSe2在自旋电子学的多态磁存储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3.设计了以二维铁磁材料CrI3为势垒,二维铁磁Li0.5CrI3为电极的横向磁性隧道结和vdW磁性隧道结,研究了这些磁性隧道结的磁电阻效应。计算结果表明,对于vdW磁性隧道结,电极Li0.5CrI3始终为铁磁半金属,而单层CrI3势垒变为铁磁半金属,这使得vdW磁性隧道结平行态的电导约为0.36 e~2/h,而反平行态的电导只有2.44×10-13 e~2/h,因此vdW磁性隧道结能产生高达1014%的TMR;对于两种横向磁性隧道结,电极Li0.5CrI3为铁磁半金属,而CrI3势垒为铁磁半导体,在平行态的电导分别为1.50×10-03和2.00×10-03 e~2/h,比vdW隧道结的平行态电导小了2个数量级。同时反平行态的电导分别只有9.92×10-12和7.00×10-14e~2/h,这样两种横向磁性隧道结的TMR分别高达1010%和1012%。我们的计算表明基于二维铁磁材料CrI3和Li0.5CrI3的横向磁性隧道结和vdW磁性隧道结在自旋电子学器件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血压(Blood Pressure,BP)作为人体重要的生理参数,能够判断心脏功能以及血管健康程度,可以在健康监控、疾病预警、疗效观察等方面发挥重要的应用价值,而对血压值的测量及监测是评价血压水平的根本手段和方法,因此对血压的测量方式和方法等相关技术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现有的血压测量方法主要分为两大类:有创式血压测量方法和无创式血压测量方法。有创式血压测量方法是将特制的导管插入被测者动脉中,
半导体纳米材料因其弥合了半导体材料在体相与分子尺度上的差距,在电子、光电子以及生物等领域获得了广泛关注,并开启了一个新兴的材料发展纪元。在过去的二三十年里,半导体纳米材料由于其独特的性质,在材料合成与器件制备等领域取得了长足发展。以CdSe、PbS等材料为代表的II-VI族及IV-VI族纳米材料在照明、能源等领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其生长合成机制以及相关物理特性也获得了比较深入的研究。然而,由于这些
目标跟踪是雷达信号处理的重要环节,现代军用目标的机动性能不断提高,运动轨迹的非线性日益增强,其表现出的随机性、复杂性给机动目标的稳定跟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随着智慧城市、科技强勤、公共安全的信息化技术发展,雷达在区域监控、周界预警、低慢小目标探测等民用或军民两用场景获得了一些应用并具备巨大的发展潜力。这一类雷达的特点是距离较短,应用场景较简单,并且需要跟踪的目标机动性较低且数量有限,同时往往追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产生密切的交流,具有共同建设祖国的统一目标。但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和生活习惯,因此在生活中产生了各具特色、传承各民族文化的歌曲,人们将其称为民歌。近些年来国家积极倡导传播民族文化,很多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舞蹈和曲艺等被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锡伯族民歌在2014年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这对于保护锡伯族民歌具
本文旨在研究四类耦合拟线性扩散方程组解的渐近行为,讨论相关问题解的整体存在性和爆破性质,寻找问题的临界Fujita指标,并最终建立起这四类方程组的Fujita型定理.本文主要分为四章.在第一章中我们将针对一类耦合拟线性扩散方程组的Cauchy问题建立完整的Fujita型定理,我们证明了问题的临界Fujita指标受到空间维数,扩散项和反应项等因素的直接影响,并得到了问题的临界Fujita指标.而在第
配位聚合物(CPs)是一个非常具有潜力的光捕获平台,其在发光材料、荧光传感和生物医学领域均具有良好应用前景。而四苯乙烯(TPE)是典型的聚集诱导发光(AIE)生色团,将其后修饰得到的TPE衍生物构建配位聚合物是近年来研究人员较为关注的领域,配位诱导发光效应(MCIE)与AIE作用相辅相成,使得相应的CPs在聚集态以及稀溶液中均显示出良好的发光特性。本论文基于四苯乙烯单元,合成得到了两种不同官能团修
自旋电子学器件同时利用了电子的自旋和电荷属性,具有速度快、存储密度大、体积小、能耗低和非易失性等诸多优点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领域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稀磁半导体被视为制造自旋电子学器件最具潜力的后备材料,现已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若把材料的光学、电学以及磁学性能结合到一起,将产生集磁光电为一体的新一代多功能自旋电子学器件。硫化铟(In2S3)具有缺陷尖晶石结构,其晶体中存在大量的空位缺陷,有利于
整数值时间序列数据在社会科学、工业、金融、经济、医学和生态学等领域广泛存在.这些数据的主要特点是其整数值结构,如果用传统的实数值自回归模型拟合数据,会带来很大的偏差,而且预测也得不到整数值.因此许多传统的实数值自回归模型不能应用于此类数据.处理这种数据的常见模型有两种,一种是整数值自回归(简称INAR)模型,另一种是整数值GARCH(简称INGARCH)模型.这两个模型分别是实数值自回归模型和GA
次季节振荡广泛存在于全球大气中,其中热带大气次季节振荡现象最为显著,并对我国降水有重要影响。我国夏季降水具有明显的次季节变化特征,北半球夏季热带次季节振荡是导致我国夏季降水季节内变化的重要因子之一。作为天气预报和季节气候预测的“桥梁”,发展次季节预报,提高我国夏季降水季节内变化预报能力,是我国无缝隙气象预报业务发展的当务之急,也是国民生活和社会生产的重大需求。本文对北半球夏季热带次季节信号影响我国
鉴于癌症的复杂性,长期以来,化疗联合光学治疗一直是一种可行的治疗方式。然而,基于纳米平台的联合化疗/光疗仍然存在一些限制,如细胞耐药性会降低化疗效果、肿瘤部位的乏氧特性会降低光动力疗效等,如何安全高效地提高瘤内活性氧水平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肿瘤的纳米催化医学旨在通过原位催化反应实现肿瘤微环境的调节,通过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形成或转化诱导细胞凋亡。纳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