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对110例输卵管性不孕患者进行了腹腔镜手术治疗,术中应用输卵管评分对输卵管粘连情况、输卵管通畅程度、输卵管形态及伞端结构4个方向进行评分,通过比较分析不同输卵管评分组术后的宫内妊娠率、异位妊娠率、不孕率及妊娠事件发生时间等,探讨输卵管评分与输卵管性不孕患者术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及用于指导妊娠方式等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输卵管评分使用前景,为输卵管评分在临床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及相关数据支持。研究方法:本研究对2014年2月-2015年2月在我院妇科就诊的110例输卵管性不孕患者行腹腔镜手术治疗。术中应用输卵管评分标准对输卵管粘连情况、输卵管通畅程度、输卵管形态及伞端结构4个方向进行评分,按不同评分分为低评分组(0-7分)、中评分组(8-15分)、高评分组(16分以上),术后对所有患者随访1年,记录并比较不同评分组患者术后的宫内妊娠率、异位妊娠率、不孕率及妊娠时间等,用统计学方法比较三组数据是否有显著性差异。评估输卵管评分与患者术后妊娠结局是否具有相关性及能否用于指导患者妊娠方式的选择。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患者110例,按评分分为三组,术后随诊1年,总妊娠人数为45例,总妊娠率为40.9%。其中低评分组35例,包括宫内妊娠25例,占71.4%,异位妊娠1例,占2.9%,不孕9例,占25.7%;中评分组患者60例,包括宫内妊娠20例,占33.3%,异位妊娠4例,占6.7%,不孕36例,占60.0%;高评分组患者15例,包括宫内妊娠0例,占0.0%,异位妊娠4例,占26.7%,不孕11例,占73.3%。2、研究中三组患者宫内妊娠率为低评分组71.4%,中评分组33.3%,高评分0.0%。三组不同评分组患者宫内妊娠率组间比较P1、P2、P3<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提示随着评分的增高,宫内妊娠率逐渐降低,说明评分越低的患者越容易发生宫内妊娠。3、研究中三组患者异位妊娠率为低评分组2.9%,中评分组6.7%,高评分组26.7%。三组不同评分组患者异位妊娠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三组患者术后异位妊娠率不同,低评分组、中评分组患者异位妊娠率分别与高评分组患者比较,P2、P3<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高评分组患者异位妊娠率均高于低、中评分组患者,说明高评分组患者较低、中评分组患者更容易发生异位妊娠,但低评分组与中评分组患者的异位妊娠率比较,P1>0.05,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需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4、研究中三组不同评分组患者不孕率为低评分组25.7%,中评分组60.0%,高评分组73.3%。三组患者不孕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三组患者术后不孕率不同,低评分组患者不孕率分别于与中、高评分组患者比较,P1、P2<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低评分组患者的不孕率均低于中、高评分组的患者,说明评分较高的患者更容易发生不孕,但中评分组与高评分组患者不孕率比较,P3>0.05,无明显统计学意义,需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5、对三组患者术后宫内妊娠事件发生时间的观察,低、中评分组患者宫内妊娠时间集中发生在术后6-9个月,高评分组无宫内妊娠的发生。结论:1、腹腔镜手术为输卵管性不孕患者的有效治疗方式。2、评分低的患者更容易发生宫内妊娠,评分高的患者不仅不孕率较高,异位妊娠的风险也随之增加。3、输卵管轻、中度损伤的患者,术后等待自然妊娠的时间建议不超过一年,重度损伤的患者建议考虑直接接受辅助生殖技术完成妊娠。4、输卵管评分具有临床应用价值,不仅对输卵管性不孕患者术后妊娠结局的评估具有参考价值,而且对患者术后妊娠方式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