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硐室地质编录信息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来源 :河海大学 | 被引量 : 8次 | 上传用户:abc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硐室工程摄影地质编录信息系统的研究,集成应用近景摄影测量、数字图像处理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服务于工程地质编录,为基于工程地质的工程设计与施工提供依据。本文在总结以往摄影地质编录技术发展成果的基础上,重点研究复杂硐室工程数字地质编录的坐标系统设置、现场数据采集、物像投影变换、展示影像生成、影像数字编录等问题,以及硐室物方控制影像处理、分期编录数据管理方法等问题。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取得成果如下:1.针对复杂硐室工程地质编录的特点,在自行研制硐室数字近景摄影机的基础上,研究了各种硐形影像外方位改正算法,实现了对不同形态、不同倾角的复杂硐室影像外方位元素的自动改正。2.研究复杂硐室工程的坐标系统设置、物像投影变换、展示影像生成和结构面产状量算等方法,实现了不同形态的斜硐、竖井、斜井等复杂硐室影像的自动纠正、镶嵌,以及计算机辅助数字编录。3.改进了硐室分期、分层开挖数据的管理方法,实现分期影像按展示坐标的自动镶嵌和分层、分期开挖各类数据的优化管理。针对不便于使用像方控制影像编录的地下厂房,研究硐室物方控制下的影像处理方法,实现了硐室物方控制方式的数字编录功能。4.探讨了硐室摄影地质编录精度评价及精度控制的技术方法,分析了影响摄影地质编录的各项误差,得出了工程地质编录成果的理论精度,给出了基于普通数码相机的编录精度评价。结合实验,验证了摄影地质编录的实际精度。研究及应用表明,复杂硐室地质编录信息系统关建技术的研究及系统开发,满足了复杂硐室快速编录技术的迫切需求,大大提高了影像地质编录技术在工程地质编录中的适用性。
其他文献
本文对近几年来基于栅格数字高程模型(DEM)提取水系网技术进行了比较详细的研究,讨论由栅格数字高程模型(DEM)自动提取水系网的原理和方法,经过对多种方法的比较研究,从而选择更
采矿方法选择是进行矿山生产后续工程的基础,采矿方法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建设项目的工期、成本、生产能力和整体经济效益。目前,计算机技术、三维可视化技术以及地理信息科学
随着北京城市环境问题的恶化,城市森林生态功能显得愈为重要,树冠作为森林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已成为重要研究课题之一。树冠表面积、体积是研究林分空间结构、生
语言交流是人类最自然便捷的交流方式,而语音交互则是人机交互领域最直接的交互方式之一。针对外业调绘工作中,人机交互方式仍然仅使用图形显示器、虚拟键盘和多点触控等相对
采用电化学的方法检测单细胞水平的生命现象(包括氧化应激和胞吐作用等)可为相关疾病的病理研究及诊断治疗等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验依据。然而,由于单细胞电化学检测的技术细节繁
影像配准是图像分析处理的关键步骤,是图像对比、数据融合、变化分析和目标识别的必要前提。由于多源遥感影像能够提供比单一信息源影像更丰富,更完整,更精确的信息,所以多源
研究证实蛛丝是由蛋白质组成,具有弹性大、强度高、延展性好等特点,使得其成为研究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热点;同时蛛丝也是理想的生物材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由于生活习性不同,
由于海洋环境的复杂性,致使采集的水深数据包含诸多异常数据。为了真实反映海底地形,必须首先进行水深异常数据的检测,剔除异常水深值。由于水深测量的数据量巨大且影响因素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