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面瘫是听神经瘤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本研究通过总结和分析听神经瘤术后面瘫患者的症状、体征和证型分布情况以初步探明本病的证候特征和病机特点;并采用随机对照的规范性研究,探讨通督化瘀针刺方治疗听神经瘤术后面瘫的临床疗效,从而为针灸治疗本病提供新思路和优选的治疗策略。方法:第一部分:听神经瘤术后面瘫患者的中医证候特点分析:所有病例来源于2016年1月至2021年6月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门诊或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针灸科、神经外科收治的听神经瘤术后面瘫患者,拟收集96例。所有患者在纳入研究后先进行中医四诊信息的采集,采集内容包括面瘫主症和精神、寒热、汗出、二便、口味、饮食、睡眠、面容面色和舌脉等兼症情况。在Excel中建立中医四诊信息条目的数据库,将收集的结果导入SPSS 25.0软件后采用系统聚类分析法中的瓦尔德法以及平方欧式距离法进行聚类分析。依据所聚类别证候条目的分布情况,由3名主任医师组成的中医专家组对聚类分析的初始模型进行商讨,结合中医学专业知识及临床实际情况,最终确定听神经瘤术后面瘫的中医证型名称和分类标准。依据此标准,通过具体分析每位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舌脉表现,来判定其所属中医证型。随后通过总结纳入患者的症状、体征和证型分布情况以初步探明本病的证候特征和病机特点。第二部分:通督化瘀针刺方治疗听神经瘤术后面瘫的临床观察:上述符合纳入研究的听神经瘤术后面瘫患者在完成四诊信息的采集后,将依据随机数字表法被随机分配至通督化瘀针刺方+基础治疗组(治疗A组)、常规针刺方+基础治疗组(治疗B组)、基础治疗组(对照组)三组。随后治疗A组的患者采用通督化瘀针刺方治疗,即选取督脉神庭、百会、前顶、后顶、风府、大椎和膀胱经上的四花穴,并配合患侧面部攒竹、阳白、太阳、颧髎、地仓、颊车、迎香穴。治疗B组应用目前临床治疗周围性面瘫的常规取穴方案,即选取患侧面部攒竹、阳白、太阳、颧髎、地仓、颊车、迎香和双侧合谷穴治疗。以上两组患者的针灸治疗均结合辨证配穴,气虚配足三里,血虚配三阴交,阴虚配太溪,阳虚配关元,痰热配丰隆、曲池,痰湿配丰隆、阴陵泉,气滞配期门,血瘀配血海穴,并在术后2周内于进针后行平补平泻手法,至局部产生针感后,留针30min,期间每隔10min行针1次;术后2周后,配合电针治疗,选取疏密波,频率约2/100Hz,治疗30min。隔日治疗1次,每周3次,10次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结束后休息1周,再进行下1个疗程,共治疗5个疗程,即50次。对照组不介入针灸治疗。三组患者皆以神经营养药物和面肌功能训练为基础治疗,其中神经营养药物为维生素B1、维生素B6(各10mg,tid)和弥可保片(500 μ g,tid)口服,面肌功能训练是在训练前,患者先用热毛巾外敷面部5min以改善血液循环,随后主动进行抬额纹、皱眉、闭眼、耸鼻、示齿、鼓腮等面部肌肉锻炼,每个动作训练20次,每日锻炼3次。三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均采用面瘫症状体征量化评分表以评价面瘫症状和体征的改善程度;采用House-Barckmann分级(简称H-B分级)和Sunnybrook面神经评定量表评估面神经功能;通过面部残疾指数(FDI)调查问卷、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以评估患者面肌功能障碍的残疾程度和对社交活动、心理、睡眠状态的影响程度,最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价。所有数据在Excel上录入,并用SPSS 25.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则用(x±s)表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不符合正态分布时用四分位数M(P25,P75)表示,采用非参数分析中的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第一部分中医证候特点分析结果:本研究最终收集了 82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听神经瘤术后面瘫患者,经四诊信息采集,结果显示面瘫病主症中口眼歪斜、进食藏饭、不能鼓颊的频率均为100%,眼裂变大频率为76.8%。而在其他兼症中,出现频率居前10位的依次是耳鸣或耳聋(91.46%)、头部刺痛(76.83%)、失眠(65.85%)、多梦(62.20%)、脉沉(58.54%)、恶梦(56.10%)、脉涩(54.88%)、舌淡暗(53.65%)、畏冷喜暖(51.22%)、舌有瘀点瘀斑(47.56%),可见听神经瘤患者术后多有血瘀之象,而失眠、多梦、恶梦等脑神不安的症状又是听神经瘤术后常见的兼症。通过系统聚类方法的归类分析,本病可初步划分为4种主要的中医证型,即阴虚瘀阻证10例(占12.19%)、痰热内扰证18例(占21.95%)、气血亏虚证8例(占9.76%),阳虚血瘀证46例(占56.10%),各证型分布频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即阳虚血瘀证最多,其次是痰热内扰证和阴虚瘀阻证,气血亏虚证最少。而在4种证型中,阳虚血瘀证、阴虚瘀阻证中皆伴有血瘀证,共56例,占68.29%;非血瘀证(包括气血亏虚证和痰热内扰证)有26例,占31.71%,两者的频率分布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可见听神经瘤术后面瘫患者多夹杂有血行瘀滞的证候,反映出本病“瘀血内阻”的病机特点。第二部分通督化瘀针刺方的临床观察结果: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对以上82例听神经瘤术后面瘫患者进行随机分配,结果治疗A组有患者30例,治疗B组和对照组各26例。三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瘤体最大直径方面,经统计学分析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1.在面瘫的症状和体征方面:经治疗后,三组患者的面瘫症状体征量化评分与自身组内治疗前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各组的面瘫症状体征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而三组之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治疗A组的评分显著低于治疗B组和对照组,治疗B组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治疗A组在面瘫症状体征方面的改善程度优于治疗B组,治疗B组优于对照组。2.在面神经功能方面:经治疗后,治疗A组、治疗B组的H-B分级和Sunnybrook面神经评定量表分值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治疗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针灸的介入能使听神经瘤患者术后的面神经功能得到明显改善。而三组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治疗A组面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治疗B组和对照组,治疗B组优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这表明针灸干预能有效促进听神经瘤术后面瘫患者面神经功能的恢复,而治疗A组的治疗方案对促进面神经功能恢复方面的效果更优。3.在躯体残疾、社交、心理状态和睡眠方面:面部残疾指数(FDI)调查问卷中的FDIP量表反映了面部神经肌肉功能障碍的残疾程度,分值越高,表明残疾程度越低。经治疗后,三组患者之间的FDIP量表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治疗A组的FDIP评分显著高于治疗B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B组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FDI调查问卷中的FDIS量表可反映面瘫对患者社交活动和心理的影响,分值越高,影响程度越大。经治疗后,治疗A组的FDI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B组和对照组(P<0.05);治疗B组的评分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提示治疗A组在改善术后面瘫相关的躯体残疾和社会心理状态方面的效果显著优于治疗B组和对照组,治疗B组在改善社会心理状态方面的效果优于对照组。4.在焦虑和抑郁评估方面:SAS和SDS可体现患者术后面瘫的焦虑、抑郁等心理状态,经治疗后,三组患者的SAS、SDS评分与自身组内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患者之间治疗后的SAS、SDS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治疗A组治疗后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B组和对照组,治疗B组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治疗A组在改善患者术后焦虑、抑郁状态方面的效果最显著,要优于治疗B组和对照组,而治疗B组又优于对照组。5.在睡眠状况比较方面:经治疗后,三组的SRSS量表评分与自身组内治疗前相比均有降低,具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患者治疗后的SRSS量表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治疗A组治疗后的SRSS量表显著低于治疗B组和对照组,治疗B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治疗A组在改善听神经瘤术后睡眠状态的效果优于治疗B组和对照组,治疗B组又优于对照组。6.在临床疗效评价方面:经治疗后,治疗A组痊愈5例、显效8例、好转10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76.7%,愈显率43.3%;治疗B组痊愈1例、显效3例、好转1 1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57.7%,愈显率15.4%;对照组痊愈1例、显效1例、好转5例、无效19例,总有效率26.9%,愈显率7.7%。三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A组与治疗B组相比,总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愈显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A组与对照组相比,在总有效率和愈显率比较方面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B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愈显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以上结果表明针灸干预能有效促进听神经瘤术后面瘫患者的恢复,对本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而应用治疗A组的方案临床愈显率更显著。结论:1.听神经瘤术后面瘫可初步划分为阳虚血瘀、痰热内扰、阴虚瘀阻、气血亏虚等4种中医证型;“瘀血内阻、脑脉不通”是主要的病机特点,且本病多伴随有脑神不安的症状。2.应用通督化瘀针刺方为主的治疗方案与常规的面瘫针灸处方相比,能更明显地改善听神经瘤术后面瘫患者的症状体征,促进面神经功能的恢复,临床愈显率更显著;且能更好地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和改善睡眠状况,提高生活质量,是针灸治疗本病的优选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