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将英语教师课堂话语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过国内外研究文献,选取初中作为研究阶段,将英语教师课堂话语有效性分为三大维度——语言特征、功能特征、交互特征,分别陈述其所具有的特征。本文借助量表进行观察,调查初中英语教师课堂话语的使用现状,揭示初中英语教师课堂话语的低效的具体表现,通过分析该困境出现的原因,提出提升初中英语教师课堂话语有效性的策略。本论文的写作分为五个部分:绪论部分:阐述研究的选题缘由与研究目标。在对国内外英语教师课堂话语研究的文献梳理与评述的基础上,总结已有研究的现状与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本研究的创新之处。第一部分:阐释英语教师课堂话语的内涵,将其分为组织语、讲授语和互动语,确立英语教师课堂话语展示“目的语”、组织教学活动和激发课堂互动三大功能,选取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可理解性输入假设、交互假设和可理解性输出假设作为英语教师课堂话语有效性的理论基础。第二部分:本文从英语教师课堂话语的语言特征、功能特征和交互特征三大维度出发,分析英语教师有效课堂话语的特征。语言特征即英语教师课堂话语发挥“目的语”的示范所具备的特征,具体包括可理解性、真实性、逻辑性、规范性和回归性。功能特征即英语教师课堂话语作为课堂管理的“功能语”所应具备的特征,具体包括教学功能、交际功能和反馈功能。交互功能即英语教师课堂话语作为激发学生语言输出的“互动语”所具备的特征,具体指师生话语量均衡;课堂提问具有问题性,激发学生更多的语言表达;重视意义协商,使课堂话语不断推进。第三部分:本文选取8节初中英语课作为研究对象,借助《初中英语教师课堂话语有效指标系列表》和《初中英语教师课堂话语有效性评价表》展开课堂观察,调查初中阶段英语教师有效课堂话语的现状,指出当前教师课堂话语的“低效”在于交互特征这一维度,分别陈述其在师生话语量、课堂提问的类型、方式、指向以及候答时间、提问策略、意义协商和反馈方式等方面的现状表现,并从教学理念、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三个方面分析其产生的原因。第四部分:通过第三部分的调查与分析,本文提出教师应充分预设课堂话语,保障有效的语言输入;教师学会倾听,给予学生充分的语言表达机会;师生开展合作性对话,激发学生的语言生成;教师要不断学习,提升自身语言的丰富性;教师要与同伴互助学习,共同提升课堂话语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