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真通达意义——戴维森意义理论研究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xiang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戴维森意义理论是一种“以真通达意义”的自然语言的意义理论。它是一种继承性和创新性都很明显的意义理论。弗雷格的真值条件意义说是其基本思路;塔尔斯基的约定-T真之语义论是其形式表征基础;蒯因的彻底的翻译理论是其经验解释模式的思想来源。这些思想为戴维森的“以真通达意义”的意义理论研究道路奠定了思想基础。 戴维森从考察各派流行的意义理论出发,提出了一种自然语言的意义理论必须满足的适当性条件,得出了这种意义理论必须采用约定-T的表征形式的重要结论,并亲身实践,对间接引语、行动语句和非陈述句作出了适应于约定.T的逻辑形式结构分析,提出了解释奇异 T-语句的原则性方法。这表明了戴维森找到了一个“以真通达意义”的意义理论研究道路的实际方案。 戴维森在其意义理论的经验性解释中,提出了彻底的解释的思想,其中包括彻底的解释的含义,一种具有解释力的真理论的必备条件,一种满足适当的形式限制和经验限制的约定-T式的真理论能充当意义理论表征形式的辩护性意见,仿照决策论在蒯因的彻底的翻译理论基础上提出的涉及真、意义与信念的三元组解释模式。通过对这些思想和戴维森彻底的解释的程序分析,可以表明,真之概念是戴维森解释理论的核心概念。所有这些表明了戴维森的“以真通达意义”的意义理论研究道路的可行性。 通过批判概念图式-经验内容二元论的经验论教条和提出“无指称的实在”的观点,以真取代指称在意义理论中的传统优势地位,以绝对的真理论取代相对的真理论,戴维森凸显了真在他的意义理论研究中的核心地位和绝对的真理论是意义理论的普遍形式的重要思想。从维护塔尔斯基的真理论出发,戴维森的真理观经历了一个从“塔尔斯基式的符合论”到“无对照的符合、融贯导致符合论”再到“实用论”最后到“真不可定义论"的发展过程,从根本上说明了真在意义理论建构中的最基础的地位,因此,以表征这种真与意义关系的约定一T作为意义理论的表征形式是完全可靠的。这实际上为戴维森的“以真通达意义”的意义理论研究道路的可靠性提供了一个坚实的理论论证基础。 戴维森意义理论探索出了“以真通达意义”这一开创性的外延性意义理论的进路,在西方哲学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得到了高度的评价,被誉为当代语义学领域的一次革命性思想实验。这一理论具有借助和调整约定-T、使内涵问题外延化,形式理论和经验理论的有机结合,注重逻辑分析方法的运用,全面、深入、系统等理论特色。整体论原则、语义组合性原则和以真为轴心的原则是戴维森意义理论的基本原则。这一理论的问世,标志着一种自然语言的意义理论的新派别——真值条件意义理论的诞生,开辟了一条探索意义理论的新途径--彻底的解释,引发和推动了当代意义理论一条富有活力的发展主线——实在论和反实在论之争,展示了一种意义理论研究的新风格——逻辑实用主义。
其他文献
春尺蠖虫害近年在新疆天然胡杨林区暴发成灾,严重威胁天然胡杨林的生存和绿色屏障功能的发挥。由于胡杨林面积大且胡杨树体高大,传统监测方法难以满足对胡杨林春尺蠖虫害进行快速监测的需求。以新疆巴楚县夏马勒林场为研究区,通过2014年至2017年上半年MODIS数据重构了NDVI时间序列数据集,并采用滤波技术进一步拟合了NDVI时间序列曲线。对比分析了3种滤波方法的效果,发现S-G滤波在拟合的同时较好的保留
本文以闽台缘为着力点,以明清时期闽台多明我会的往来联系为考察对象,分明末、清中前期和晚清三个时间段来论述闽、台多明我会的相互关系。具体可分为:明末时期,多明我会由台入闽
本文以美国科学不端行为定义的历史演变为研究对象,来梳理它的演变过程,分析它的变化内涵,揭示它的变化动力。1989年8月8日美国公共卫生局在美国“联邦公报”中颁布了“最终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