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农作物秸秆(土豆、水稻、小麦、油菜、玉米),多年生植物(苋菜、芒草)和林木(杨树、桉树)含有丰富的木质纤维素,不仅可以转化为生物燃料,亦可生产高附加值化工产品。植物细胞壁是木质纤维素的主要成分,由不同类型的多糖(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果胶)、木质素和结构蛋白组成。然而,植物细胞壁的天然抗降解性,决定了木质纤维素酶解产糖产醇成本高、效率低、难于产业化生产。因此,木质纤维素高效转化需要三个主要步骤和条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作物秸秆(土豆、水稻、小麦、油菜、玉米),多年生植物(苋菜、芒草)和林木(杨树、桉树)含有丰富的木质纤维素,不仅可以转化为生物燃料,亦可生产高附加值化工产品。植物细胞壁是木质纤维素的主要成分,由不同类型的多糖(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果胶)、木质素和结构蛋白组成。然而,植物细胞壁的天然抗降解性,决定了木质纤维素酶解产糖产醇成本高、效率低、难于产业化生产。因此,木质纤维素高效转化需要三个主要步骤和条件:剧烈的物理和化学预处理有效破坏木质纤维素结构,生物质完全酶解释放所有发酵糖和酵母持久发酵生产高浓度乙醇。尽管各种剧烈生物质预处理可有效降低植物细胞壁的抗降解性,但大多数技术成本高,还会产生大量有毒化合物和抑制剂,从而大大影响木质纤维酶解产糖和酵母发酵。因此,本研究通过筛选优质木质纤维素材料,旨在探索一条成本低、效率高、绿色环保的生物乙醇转化途径,从而探明木质纤维高效酶解产糖产醇的分子机理。主要结果如下:利用秋水仙碱处理二倍体马铃薯(Dip),我们筛选了马铃薯四倍体(Tet)和嵌合体(Cyt)材料,测定了其成熟秸秆生物质总量增加4倍,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增加2-4倍。通过两种绿色预处理(液态热水LHW和生石灰CaO),马铃薯Tet和Cyt秸秆生物质酶解产糖效率大幅提高,且Cyt木质纤维素可以完全降解,己糖产率达到100%(%纤维素)。尤其在两种温和预处理(LHW 8 min;5%CaO)条件下,利用Cyt秸秆中可溶性糖、淀粉和木质纤维完全酶解后的六碳糖发酵,其生物乙醇产率创历史记录、达23%-24%(干物重%)。进一步通过解析Cyt秸秆中细胞壁抗降解特性,发现其纤维素聚合度(DP)和木质素含量显著降低,纤维素表面可及性大幅提高,并提出了生物质高效酶解产糖产醇机理的模型,从而诠释了Cyt秸秆如何在两种最温合绿色预处理条件下可获得最大生物乙醇产量,为未来生物乙醇生产提供了可行的方法与途径。利用苋菜绿色组织,本研究可提取20%以上的蛋白质,且富含人类所必需的氨基酸。通过对8种代表性草本和木本能源植物秸秆的温和绿色预处理,本研究还添加了低剂量苋菜蛋白于木质纤维素酶解过程中,发现产糖效率提高了12%-105%。同时,还估算了利用1公顷土地上收获的苋菜总蛋白,将获得额外的生物乙醇达6400-12400吨,比大豆种子蛋白活性剂高出10倍以上。进一步通过蛋白质谱分析和纤维素酶互作反应测定,探明了苋菜蛋白具有表面活性剂的特性与特征,主要通过与木质素的特异性互作,可有效隔离对纤维素酶的吸附,从而大幅提高木质纤维素酶解效率。此外,本研究还发现苋菜蛋白对多种重金属(Cd、Pb、As)的吸附能力比秸秆木质纤维素的吸附高出3.3-6倍,其主要原因是苋菜蛋白能够与重金属进行各种化学键结合。因此,本研究提出了一个诠释苋菜蛋白如何具备生物表面活性剂和生物吸附剂功能的模型。综上所述,本研究阐明了土豆优质嵌合体秸秆在温和绿色条件下可以高效酶解产糖的分子机理,并首次从分子水平证明了苋菜蛋白既可作为特异生物表面活性剂促进各种木质纤维高效降解,又可作为广谱生物吸附剂用于土壤多种重金属的修复。
其他文献
以“城市大脑”作为基础设施和底层支撑是城市运行与治理发展的大趋势,成功的“城市大脑”建设离不开政府与企业良性互促机制。文章基于对北京市海淀区“城市大脑”建设运营主体的调查,采用嵌入式案例法,分析了政企创新合伙人机制中政企的互补关系、结构逻辑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政企创新合伙人机制中,政府与企业构建了长期的良性互补关系;(2)政企创新合伙人机制是“政府统筹+制度保障+市场化运作”的有机组合体。
生物组织有一个光学“透明窗口”,这个区域的光谱范围在650-900 nm之间,由于血红蛋白、水、脂质和黑色素等细胞成分在这个区域吸收最小,导致光对组织的穿透力更强,同时该区域还具有较低的自发背景荧光和光散射率,所以发射光谱处于这个区域的荧光蛋白特别适合深层组织成像。目前胆素蛋白已经将荧光蛋白的光谱范围扩展到远红光(FR,650-700 nm)和近红外(NIR,700-770 nm)区域。远红光和近
近几年,桥梁检测养护行业作为工程领域的朝阳行业,对其复杂地形条件下的检测措施也有了更高的要求。结合某检测工程实际,重点介绍叠臂式桥检车、无人机等较为先进检测设备在复杂地形条件下的应用情况,并与传统检测平台进行对比分析,论证了先进检测设备的重要作用,总结出快速、高效的检测方法,为桥梁安全运营提供技术保障。
猪δ冠状病毒(Porcine deltacoronavirus,PDCo V)属于套式病毒目冠状病毒科δ冠状病毒属,是一种新发的猪源冠状病毒,主要感染新生仔猪,造成仔猪腹泻、呕吐、脱水甚至死亡。临床上经常与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PEDV)、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ransmissible gastroenteritis virus,TGEV)和猪轮状病
反刍动物瘤胃内源和外源尿素氮的高效利用,不仅有助于节约日粮蛋白,增加微生物蛋白产量,还能减少氮排放。尿素的分解依赖于瘤胃微生物脲酶,脲酶活性过高是导致尿素氮利用率偏低的主要原因。为了调控脲酶活性,本研究运用宏蛋白质组学技术对瘤胃微生物脲酶进行鉴定,然后采用体外克隆、表达、纯化方法得到瘤胃微生物脲酶辅助蛋白UreE和UreG,揭示了UreG与UreE的结合特征以及影响脲酶活化的UreG关键残基,最后
采后打蜡造成的低氧环境容易加重柑橘果实的无氧呼吸,伴随乙醇和乙醛为主的异味物质快速积累会导致果实风味劣变、货架期缩短。线粒体作为感知环境信号的重要细胞器,在果实中不仅参与了能量合成,而且对果实的品质维持和胁迫应答都具有关键作用。然而,线粒体在采后柑橘果实低氧应答过程中的作用和机理知之甚少。据此,本研究在优化并建立了从不同柑橘中制备高纯度果肉线粒体的基础上,比较了它们的线粒体蛋白组,并利用柑橘果肉进
杂草和病虫害严重威胁着水稻的生产,一旦发生会造成水稻大幅度减产进而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目前防治水稻杂草和病虫害最经济、环保的方法是培育并种植对除草剂和病虫害有抵抗能力的品种。将多个病虫害抗性基因通过基因工程的手段转入水稻品种中,能够增强水稻对除草剂和多种病虫害等的抵抗能力。一方面目前很少有对除草剂、螟虫、褐飞虱、白叶枯病和稻瘟病均有抗性的水稻品种通过基因工程的手段被培育出来。另一方面,不同病虫害抗
子宫阴道结合部(Uterus-Vagina Junction,UVJ)是母禽输卵管的重要部分,此处的上皮隆起形成上皮褶,上皮褶内含有管状的贮精腺(Sperm Storage tubule,SST)结构。UVJ上皮褶(含SST)与禽类的繁殖息息相关,其发育过程中所形成的结构差异被认为是造成贮精性状个体差异的重要来源,但UVJ上皮褶(含SST)的发育在禽类,尤其是蛋鸡中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从发育角度探
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是一种品质优良的冷季型草坪草,被广泛应用于园林绿化、运动场地建植和生态治理中。多年生黑麦草对高温的耐受性差,在我国华中和华南地区夏季地上部分枯死,不能安全越夏,成为其推广应用的制约因素。热激转录因子(heat shock transcription factors,HSFs)在植物高温胁迫调控网络中起着重要作用。多年生黑麦草品种胁迫耐受性的自然变异和胁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