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通过基线调查结果分析,了解武汉市江岸区学龄前儿童肥胖现状及其母亲知、信、行现状。2.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学龄前儿童母亲知、信、行和学龄前儿童肥胖状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通过T检验、卡方检验、Logistic回归等统计方法探究学龄前儿童肥胖的相关因素。3.根据统计结果找出主要影响因素,为我市江岸区学龄前儿童肥胖症的防治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对武汉市江岸区学龄前儿童肥胖患病率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评价该区学龄前儿童肥胖现状。2.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武汉市江岸区4所幼儿园。对605名学龄前儿童(其中男童353人,女童252人,年龄3~6岁,平均4.82岁)的母亲进行问卷调查。由专业调查员采用统一的测量工具测量儿童的身高与体重。调查内容包括:母亲基本资料、母亲日常运动量、母亲的健康知识、母亲的健康信念、儿童的基本资料等方面。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按1:2的配对原则进行对照分析。3.采用EXCEL软件录入数据,双人输入并使用逻辑筛查及时发现错误并更正。采用SAS8.1软件对数据进行T检验、卡方检验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儿童学龄前肥胖的相关因素,以P<0.05作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判断标准。结果1.武汉市江岸区学龄前儿童肥胖的流行现状本研究调查的武汉市江岸区目标幼儿园中,2所为公立幼儿园,2所为民办幼儿园。4所幼儿园学龄前儿童的肥胖患病率为11.57%,高于往年的文献报道的肥胖率,且肥胖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显著性增加(P<0.05)。提示本研究所调查的目标幼儿园学龄前儿童发生肥胖的危险性较大,学龄前儿童肥胖症的患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因此,武汉市江岸区学龄前儿童的肥胖问题值得相关部门引起重视。2.学龄前儿童肥胖的危险因素通过1:2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表明,学龄前儿童肥胖的危险因素大多与母亲的健康知识水平与行为相关。单因素分析得出:出生是否巨大儿、婴儿期喂养方式、每日静坐时间、母亲孕期体重增加量、母亲目前BMI(Body Mass Index,体质指数)、母亲每日运动时间、母亲每周陪孩子户外运动次数是学龄前儿童肥胖的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母亲孕期体重增加>12千克、母亲每周陪孩子户外运动<4次、婴儿期人工喂养是本研究所得出的影响学龄前儿童肥胖的三大危险因素。母亲孕期体重增加>12千克是学龄前儿童肥胖的重要危险因素,母亲孕期体重增加>12千克其孩子肥胖患病率是母亲孕期体重增加≤12千克孩子的3.487倍(95%CI=1.075~11.311)。母亲每周陪孩子户外运动次数<4次的孩子肥胖患病率是母亲每周陪户外运动次数≥4次孩子的2.468倍,95%CI=1.258~9.847。婴儿期人工喂养的学龄前儿童与婴儿期母乳喂养的学龄前儿童相比,患肥胖的相对危险度为1.447。因此,加强对母亲的健康宣教,帮助其树立科学的健康信念,改善其不良生活行为方式,有利于减少学龄前儿童肥胖的发生与发展。最终达到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学龄前儿童肥胖的目的。结论1.武汉市江岸区学龄前儿童肥胖患病率显著高于全国,且显著高于往年同一地区的调查结果,学龄前儿童肥胖已成为我市日益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2.通过1:2病例对照研究发现出生巨大儿、婴儿期人工喂养、每日静坐时间≥2小时、母亲孕期体重增加>12千克、母亲超重、母亲每日运动时间≤1小时、母亲每周陪孩子户外运动<4次是学龄前儿童肥胖的危险因素。其中婴儿期人工喂养、母亲孕期体重增加>12千克、母亲每周陪孩子户外运动<4次是本研究多因素分析后得出的学龄前儿童肥胖的三大危险因素。3.学龄前儿童母亲和幼儿园对学龄前儿童肥胖的问题未引起足够重视,应加强对学龄前儿童母亲的健康宣教和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