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型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体系构建及实证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由于我国工业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提速,导致工业废水和城镇生活污水排放总量居高不下,对水环境构成了巨大压力,我国可饮用水资源短缺已成为不争的事实。针对河流型饮用水水源地供水量最大,供水水质最差,安全保障问题最为突出的现状,本研究按时间序列构建了涵盖选址评价、污染物监管与应急响应、保护区污染防控方案和已建水源地适宜性评价为主要内容的河流型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体系。针对我国多项重大饮用水源污染事故中暴露出的水源地在规划选址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并构建了河流型饮用水水源地选址评价体系;基于层次分析法(AHP)从法律制约、环境质量、水资源保障和环境风险四方面筛选出28个关键影响因子并对评价指标进行赋权和量化,为河流型饮用水水源地选址方案优选与决策提供依据。以牡丹江市饮用水水源地选址方案为实例,对构建的选址评价体系进行实证研究,数据表明,方案Ⅰ得分为92.78,方案Ⅱ得分为86.15,方案Ⅰ可作为优先推荐方案。针对河流型饮用水水源地受流域污染物排放影响大、累计健康风险高的特点,对现已实施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和主要排水标准中涵盖的有机污染物进行对称性分析,指出标准体系中的污染物控制类别和浓度限值有较大差异,污染物监管存在盲区。利用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对松花江流域中某化工厂排水进行实证分析,检测数据表明,氯乙烷、1,2-二氯乙烷、1,1,2-三氯乙烷、甲苯、苯胺和三氯乙醛6项毒性有机污染物在标准体系中的重合性较差,验证了标准体系对污染物监控存在疏漏。结合河流型饮用水水源地的污染特征,提出重点污染物监测目录的建立方法用以指导日常环境监测,并建立包括事故报告、应急处置、应急技术和应急终止为内容的应急响应方案。针对河流型饮用水水源地存在流域空间跨度大、水文情况复杂、污染物迁移速度快的特点,提出了包括水源地保护区合理划分、污染物削减和污染物阻断为内容的水源地保护区污染防控方案。以牡丹江市主水源为实例,优化水源地一、二级及准保护区的划分;防控方案采用喷射环流耦合人工湿地技术对农村生活污水进行治理,沼气发酵技术对农村畜禽养殖污染物进行削减,滨水缓冲带技术对农村种植污染物进行阻断;综合污染防控方案的实施,可使保护内水源水COD削减2293.4 t/a,NH3-N削减318.9 t/a,TP削减46.1 t/a。针对环境要素变化对河流型饮用水水源地服务功能的综合影响,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Pressure-State-Response, PSR),从健康风险、水资源承载力和事故风险角度,提出并构建河流型饮用水水源地适宜性评价体系,对已建水源地是否有能力支撑城镇可持续发展做出适宜性评价。以中型工业城市—齐齐哈尔市的浏园水源地为实例,进行河流型饮用水水源地适宜性评价体系实证研究。研究表明,该水源地铬(六价)的最大致癌风险度为6.12×10-4,属较高健康风险度;未来5年工业用水保障率为43.7%,存在较大缺口;环境风险属中度风险;据此,给出水源地建设与管理建议,为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其他文献
文章通过对万寿岩三钢石灰石破碎厂区改造设计的研究,探索有机共生理念在工业遗址改造中的运用。通过分析自然环境、景观营造与建筑的有机共生,既有厂房与新建建筑的有机共生
<正>在全国上下深入推进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背景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作为展示西域丝绸之路文化的前沿窗口,积极响应"文化支撑‘一带一路’"的发展思路,在2016年
会议
2010年5月12日,在2010中国国际铸造博览会上,总部在德国的ASK化学材料公司展示了他们最新研发的创新型铸造化学产品和相关服务,并通过专场技术交流向铸造同仁介绍了ASK公司生
以当前光伏对外贸易格局出现的新变化为基础,深入分析了我国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光伏对外贸易中存在的问题,指出我国光伏产业结构尚待优化,光伏产业发展与相关产业结构升级的
海南文昌温德姆酒店位于海南省文昌市高隆湾片区,项目三面环海,具有270度一线海景资源,项目占地面积约1800亩,总体量约120万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