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患者的咬合接触特征,分析咬合特征与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指数的相关性,探讨咬合接触对TMD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选取18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按照Fricton颞下颌关节功能临床检查表进行临床检查,计算Fricton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指数CMI;应用T—ScanⅡ咬合检测仪对TMD病例组和正常对照组进行牙尖交错位、前伸、后退以及侧方运动咬合检测,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两组间各咬合指标的差异以及咬合指标与CMI之间的关系。结果:1.TMD病例组牙弓左右两侧咬合力百分率差值大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MD组咬合中心偏移主要集中在2级(60%≤左或右侧的百分率<70%),对照组主要集中在1级(50%≤左或右侧的百分率<60%)。2.TMD病例组早接触、后退(牙合)干扰、左右侧方(牙合)干扰的出现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TMD组前伸(牙合)干扰的出现率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3.TMD病例组闭合时间、前伸(牙合)分离时间、左右侧方(牙合)分离时间较正常对照组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咬合平衡性、闭合时间、前伸(牙合)分离时间、左右侧方(牙合)分离时间与CMI呈正性线性相关,其中咬合平衡性、闭合时间与CMI中度正相关(0.4—0.7),前伸(牙合)分离时间、左右侧方(牙合)分离时间与CMI低度相关(0—0.4)。结论:1.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咬合平衡性差,早接触、后退(牙合)干扰、侧方(牙合)干扰的出现率高,闭合时间、(牙合)分离时间延长。2.咬合因素中咬合平衡性、早接触、后退(牙合)干扰、侧方(牙合)干扰与TMD关系密切。3.咬合平衡性、闭合时间与CMI呈中度正性线性相关关系,可以作为判断TMD病变程度以及评价治疗效果的客观检测指标,指导临床(牙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