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基础设施投资对就业影响的理论与实证分析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inkthinkthin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增加,人口红利的效应持续降低,由于教育和就业之间具有显著的矛盾,因而使得我国目前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根据凯恩斯的理论:失业是因为有效需求不足,在收入变化不大的条件下,消费也就比较稳定,有效需求不足只能通过增加投资来弥补。基础设施投资作为社会的先行资本,同时兼具―溢出效应‖和―网络效应‖等效应,是一国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物质基础。所以,本文就我国基础设施投资的就业影响展开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在理论分析部分,从基础设施投资对就业数量的创造效应来看,就业创造效应包括直接效果与间接效果,不管是从短期还是从长期来看,就业创造效应都是存在的。基础设施投资主要包括对就业数量和就业结构两方面的影响。因为资本密集型投资结构的排挤效应的影响,会大大削弱劳动力。而劳动密集型的投资结构对于就业是具有较强的吸纳效应,最终通过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带来较大的就业规模。在现状分析部分,本文从基础设施投资总额、投资结构、投资来源等等进行了描述统计分析。对于就业现状以及就业存在的问题也从各方面进行了剖析。在实证分析部分,本文运用协整理论、误差修正模型、面板数据模型等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和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等对基础设施投资的就业效应从多个角度和指标进行研究。就长远发展而言,每增加1%的基础设施投资,则会增加0.0863%的就业量,而影响短期波动系数为-0.0063。换言之,在短时间内,增加基础设施投资会在一定程度是对就业量产生负面的影响,进而造成就业量负增长0.0063%,不具备较大影响力。通过分析面板数据,每增加1%的教育事业经费投资,则就业量会增长0.1122%,然而就业不会因财政支出而产生明显的影响,同时工资对就业量的变化不敏感,变动幅度不大。就区域而言,每增加1%的基础设施投资,则中部地区就业会提高0.0649%,而东部地区增长不明显。就整体而言,经过检验西部地区各解释变量均显著性,就业受到基础设施投资的影响,会产生0.0501%的变化,比中部地区稍低。就业量会因为教育事业经费投入、财政支出、平均工资水平等因素产生变化。
其他文献
一年过去了。我又来到西湖,还是在四月。这次我住在另一家旅馆里,也还是一间带阳台的屋子,不过阳台小一些。房间面对西湖,不用开窗,便看见山、水、花、树。白堤不见了,代替它的是苏堤。我住在六楼,阳台下香樟高耸,幽静的花园外苏堤斜卧在缎子一样的湖面上。还看见湖中的阮公墩、湖心亭,和湖上玩具似的小船。  我经常在窗前静坐,也常在阳台上散步或者望湖。我是来休息的。我的身体好比一只弓,弓弦一直拉得太紧,为了不让
期刊
当前我国的劳动力市场已经处于全面建设和不断完善阶段,在这个阶段,反映在劳动力市场上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就是市场上存在着雇用歧视行为。它的存在和影响已经对劳动力市场的正
分位数回归模型在生物学、建筑学、经济学以及临床医学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在实际应用中,获取观测或者测量的数值不完整的情况比较常见,而分位数回归模型在数据存在异方差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