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运用埃文—佐哈尔的多元系统理论,图里的目标侧重理论和翻译准则,和勒菲弗尔的意识形态和诗学论,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清末民初“不忠实”的小说翻译,以译入语文化为切入点,以此形成客观正确的评价。我们将探讨清末民初的文学系统和社会经济因素的相互作用,得出结论:这种不忠实的翻译产生于当时的社会经济多元系统,同时,它对当时的文化和社会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全文通篇采用面向译入语文化的研究方法。
除引言和结论外,论文包括五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简单回顾了描述性和从译入语文化出发的研究方法,得出:借助多元系统理论重新审视长期以来忽视的清末民初小说翻译,可以看到其特殊的历史价值。
论文的主体部分包括五章。第一章是文献综述,首先回顾了关于此时期文学翻译的一些专著和文章,然后介绍了多元系统理论进入中国的情况和在中国翻译研究上的运用情况。
第二章主要集中介绍了多元系统理论及延伸理论。多元系统理论可以在后期俄国形式主义的著作中找到源头,埃文—佐哈尔对其做了详细的阐述。接着介绍了图里的目标侧重理论和翻译规则,和勒菲弗尔的重写和操纵理论。
第三章主要论述了清末民初的小说翻译概况,包括社会及文学背景,选材原因及主要的四个翻译特征。
第四章和第五章构成了论文的核心章节。第四章从多元系统理论及延伸理论角度详细分析了清末民初的小说翻译。首先论述了此时期的小说翻译达到了空前繁荣程度的原因,运用埃文—佐哈尔的翻译占据了文学系统的中心位置的理论来解释。接着论述了此时期小说翻译不忠实的原因,从选材和策略两方面来解释。源语文本的选择是受译入语文化制约的,此时期的翻译作品选择不是主要从文学角度出发的。本文指出多元系统理论不适合用来分析此时期的翻译策略,因为其对社会文化因素关注不足,翻译占据中心位置的三种情况都是文学系统处于年轻阶段,处于弱势或出现危机的时候。而晚清的翻译动力是非文学性的,是一种救国的工具,是政治操纵下的产物。勒菲弗尔的意识形态和诗学对内容和形式的制约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在联系当时社会文化背景的基础上给清末民初的小说翻译一个公道评价,这也是本文最有创新的部分。
第五章讨论了翻译小说从两方面—意识形态和诗学对译入语文化产生的巨大的影响。此时期各种类型的翻译小说在打破旧的意识形态和建立新的意识形态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它们也对现代文学的发展做了铺垫,如在主题,表达方式和技巧,叙述方式和语言风格上。
最后一章是论文的结论部分。在这一部分中,本章概述了前几部分所讨论的内容。翻译什么和如何翻译实际上都是受译入语文化的制约。翻译对社会和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翻译不是低于原文的,而是和原文平等的在译入语文化中的重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