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多元系统理论角度看清末民初的小说翻译

来源 :鲁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SHENGWU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运用埃文—佐哈尔的多元系统理论,图里的目标侧重理论和翻译准则,和勒菲弗尔的意识形态和诗学论,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清末民初“不忠实”的小说翻译,以译入语文化为切入点,以此形成客观正确的评价。我们将探讨清末民初的文学系统和社会经济因素的相互作用,得出结论:这种不忠实的翻译产生于当时的社会经济多元系统,同时,它对当时的文化和社会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全文通篇采用面向译入语文化的研究方法。 除引言和结论外,论文包括五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简单回顾了描述性和从译入语文化出发的研究方法,得出:借助多元系统理论重新审视长期以来忽视的清末民初小说翻译,可以看到其特殊的历史价值。 论文的主体部分包括五章。第一章是文献综述,首先回顾了关于此时期文学翻译的一些专著和文章,然后介绍了多元系统理论进入中国的情况和在中国翻译研究上的运用情况。 第二章主要集中介绍了多元系统理论及延伸理论。多元系统理论可以在后期俄国形式主义的著作中找到源头,埃文—佐哈尔对其做了详细的阐述。接着介绍了图里的目标侧重理论和翻译规则,和勒菲弗尔的重写和操纵理论。 第三章主要论述了清末民初的小说翻译概况,包括社会及文学背景,选材原因及主要的四个翻译特征。 第四章和第五章构成了论文的核心章节。第四章从多元系统理论及延伸理论角度详细分析了清末民初的小说翻译。首先论述了此时期的小说翻译达到了空前繁荣程度的原因,运用埃文—佐哈尔的翻译占据了文学系统的中心位置的理论来解释。接着论述了此时期小说翻译不忠实的原因,从选材和策略两方面来解释。源语文本的选择是受译入语文化制约的,此时期的翻译作品选择不是主要从文学角度出发的。本文指出多元系统理论不适合用来分析此时期的翻译策略,因为其对社会文化因素关注不足,翻译占据中心位置的三种情况都是文学系统处于年轻阶段,处于弱势或出现危机的时候。而晚清的翻译动力是非文学性的,是一种救国的工具,是政治操纵下的产物。勒菲弗尔的意识形态和诗学对内容和形式的制约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在联系当时社会文化背景的基础上给清末民初的小说翻译一个公道评价,这也是本文最有创新的部分。 第五章讨论了翻译小说从两方面—意识形态和诗学对译入语文化产生的巨大的影响。此时期各种类型的翻译小说在打破旧的意识形态和建立新的意识形态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它们也对现代文学的发展做了铺垫,如在主题,表达方式和技巧,叙述方式和语言风格上。 最后一章是论文的结论部分。在这一部分中,本章概述了前几部分所讨论的内容。翻译什么和如何翻译实际上都是受译入语文化的制约。翻译对社会和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翻译不是低于原文的,而是和原文平等的在译入语文化中的重写。
其他文献
作为一种特殊的电影形式,纪录片承担着纪录事实并表达态度、传递信念、思想的功能。解说词则在实现纪录片的功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选取了纪录片《家园》的解说词作为语
《夜林》是美国女作家荻朱娜·巴内斯的代表作,也是反映同性恋的经典之 作。正如麦尔威尔弗里德曼所预测:‘夜林》将成为二十世纪后半叶小说的样板, 将在主题和艺术特色方面影
期刊
籽粒是玉米的主要营养储存器官,也是禾本科植物种子发育研究的模式器官.本研究对玉米自交系郑58进行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获得一个稳定遗传的籽粒缺陷突变体,命名为defecti
朱娜·巴恩斯(1892~1982)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前一直被视为一个不起眼的美国作家,然而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起,她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对现代主义文学的贡献逐渐的被人发现。她的
棉花脱叶催熟技术是实现棉花机械采收的重要前提,确定脱叶催熟剂喷施时期及标准对实现良好的脱叶和催熟效果至关重要.本研究采用分期喷施脱叶催熟剂的方式,探讨了脱叶催熟剂
克服春季寒旱生境限制是提高西北黄土高原寒旱区春小麦产量的关键要素之一,为了明确全膜微垄沟播对春小麦苗期土壤温度和水分的影响,明确水热条件改善对春小麦苗期光合作用的
近年来,根肿病的迅速蔓延已对我国油菜生产造成严重威胁.课题组前期多年多点大田试验发现,感病、抗病品种混播可显著降低感病油菜品种根肿病发病率.为进一步探究感病、抗病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