芪桂通络方防治奥沙利铂神经毒性的临床研究

来源 :山东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b37s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临床应用芪桂通络方内服外洗,观察其在治疗奥沙利铂所致神经毒性方面的疗效,如患者神经毒性分级和中医临床症状的改善,对生活质量的改善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从而为中医药治疗奥沙利铂化疗所致神经毒性的疗效提供一定的理论及临床支持,并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0例胃癌、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病例35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含有奥沙利铂的方案化疗。观察组在第3周期化疗始予芪桂通络方内服加外洗,在第3、4周期化疗期间连续服用2个周期。对照组口服甲钴胺片0.5mg,每日3次,疗程同观察组。结束后记录患者发生神经毒性的发生情况(发生率和严重程度),记录化疗结束后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并观察评估芪桂通络方的安全性。结果:共纳入70例病例,对照组2例因更换、终止化疗方案而脱落,观察组1例因呕吐停止服用中药停止观察。对照组33例,观察组34例。(1)观察3周期、4周期后奥沙利铂神经毒性增加,观察组神经毒性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差异(P<0.05)。(2)第4周期化疗后,两组患者神经毒性分级情况:对照组0级为9例,1级10例,2级7例,3级为4例,4级2例;观察组34例患者,0级是22例,1级神8例,2级3例,3级1例,4级0例。经统计学分析,观察组神经毒性严重程度较对照组低,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在中医临床症状变化方面,观察组显效的13例,有效11例,无效10例;对照组显效3例,有效7例,无效23例,经统计学分析,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4)观察组与对照组的骨髓抑制发生情况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髓抑制的发生或与化疗有关。入组患者未发生治疗相关不良事件。结论:芪桂通络方内外合用可明显降低奥沙利铂神经毒性的发生率,减轻神经毒性的发生程度,缓解患者的中医临床症状。并且芪桂通络方外洗内服疗效确切,安全可靠,有良好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领导率领和引导组织达到一定目标的行为过程,是管理职能的重要职能之一。领导工作的作用就是激发和赋能,领导需要通过带领、引导、指挥、鼓励组织中的全体成员,并调动全员的
产业集聚作为空间经济学研究的重要论题,不少国内外研究都从生产要素的研究视角切入,从理论及实证方面探讨产业集聚对于区域人力资本要素的积累效应,而大都忽略了区域异质性
<正>一、大众传媒与公民知情权知情权(the right to know)这个术语,最早由曾经担任美联社主编的肯特·库伯(Kent Cooper)在1945年的一次演讲中提出。哈罗尔德·克洛斯曾于195
显而易见,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只能教授学生抽象的语文知识,而在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技术就可以有机整合文字、符号、声音、图像、影像等多种媒体信息,通过屏幕或投影仪呈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