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鼠急性肝损伤及牛蒡子苷元保护作用的研究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ddlau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肝脏不仅是人体最重要营养物质代谢器官,还是许多非营养物质如药物、毒物以及有毒代谢产物的生物转化器官,因此肝脏也被称为解毒器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肝脏也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肝脏中还包括种类多样的免疫细胞,如kupffer细胞、树突状细胞以及淋巴细胞等,肝窦内皮细胞以及肝星状细胞也具有免疫功能。肝损伤是指在多种致病因素侵害肝脏导致肝细胞损害,肝脏功能受损,导致肝脏不能发挥正常功能,进而引发一系列症状,甚至引起死亡。常见的致病因素包括病毒、细菌、药物、化学毒物以及酒精等。临床上常见药物性肝炎和免疫性肝炎等,肝炎急性发作容易导致急性肝衰竭,肝脏代偿功能不足时容易引起死亡,肝移植是最好的治疗方法,但由于供体不足往往延误治疗时机,最终失去生命,因此肝衰竭的预防和治疗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难题,寻找治疗急性肝损伤的有效药物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对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APAP)是临床常用的解热镇痛药,过量服用会导致严重的肝坏死,但肝坏死的机制仍需要深入的研究。本研究采用腹腔注射APAP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在禁食的前提下200 mg·kg-1的APAP导致小鼠出现轻度的肝损伤,表现为转氨酶的轻度升高以及肝细胞肿胀,300 mg·kg-1的APAP导致小鼠出现重度的肝损伤,表现为转氨酶显著升高以及严重的肝坏死。轻度损伤肝组织与正常肝组织相比有36个差异蛋白,其中有24个上调和12个下调;坏死肝组织与正常肝组织相比有44个差异蛋白,其中有32个上调和12个下调。对44个差异蛋白进行分析表明下调的蛋白主要是抗氧化蛋白和解毒酶等保护性蛋白,上调的蛋白包括损伤坏死以及修复相关的蛋白,准确的区分损伤坏死与修复相关因子对于AILI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进一步采用免疫组化对上调的蛋白进行验证和鉴定,结果表明Hsp70与PCNA表达一致,是肝脏修复再生相关蛋白;p-Stat3和PCNA、Hsp70表达一致仅在轻度损伤和修复区域的肝细胞表达,在坏死肝组织基本不表达,表明p-Stat3代表肝细胞修复再生;Stat3主要在肝坏死区域表达,与Hsp70和p-Stat3的表达完全不同,表明Stat3与肝坏死相关,同时还说明差异蛋白中显著上调的的Stat3主要是本底型Stat3;在损伤修复期Stat3向P-Stat3的转换体现了肝细胞的从死亡到再生的过程,此时,大量的巨噬细胞聚集在原来坏死组织处,我们推测Stat3可能是一个DAMP分子吸引巨噬细胞来清除坏死组织。免疫组化验证发现肝组织中过表达的P4hα1、Ncam、α-SMA和Cygb可能参与肝脏修复,它们不仅仅是肝星状细胞活化的标志物也可能代表肝细胞从损伤坏死到再生的一种中间状态;Hsp70、p-Stat3、Ncam、α-SMA和c-kit在轻度损伤的静脉周肝细胞表达,表明这群肝细胞在遇到毒性刺激等损伤因素时具有自我修复能力。蛋白质组学分析结合免疫组化验证展示了AILI损伤以及修复的机制以及影响因素,包括氧化还原系统的破坏以及坏死和修复再生相关因子的上调,其中本底型Stat3的累积可能与肝坏死相关,Hsp70和Stat3的活化与修复再生相关,P4hα1、Ncam、α-SMA和Cygb的表达表明肝细胞在肝损伤修复中的发挥主要作用。巨噬细胞在AILI肝损伤中的作用不仅通过吞噬作用清除坏死细胞碎片,还通过分泌和释放IL-6激活Stat3和Hsp70促进肝脏再生,并促进P4h等的表达促进肝细胞修复,因此抑制巨噬细胞的功能将不利于AILI的治疗。刀豆蛋白A(Concanavalin A,ConA)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是研究免疫性肝炎以及预测药物治疗效果的常用动物模型。本研究采用定量蛋白质组学方法对ConA诱导的肝炎模型的发病机制进行了进一步研究。在上调的蛋白中Adrm1会激活去泛素化酶Uch37导致泛素释放增加,Isg15会占据泛素结合位点,导致泛素应激,泛素应激激活P62介导的选择性自噬,Isg15和ISG化蛋白也通过P62介导的自噬进行降解,Pkr和Atg7导致LC3 Ⅱ表达增加,上述一系列的因素导致自噬负荷的增加,溶酶体的降解能力受损则会导致自噬流的中断,表现为P62和LC3 Ⅱ的累积。Stat1的上调表明是其介导了免疫系统的激活。免疫组化方法验证了 Stat1、Pkr、Atg7和Adrm1的上调,并证明了P62和LC3Ⅱ的在坏死组织的累积,自噬体的累积导致了肝细胞的死亡。IFN-γ/Stat1信号通路介导了免疫性肝损伤。据报道,在IFN-γ存在的环境中IL-6也可以通过激活Stat1发挥促炎作用。结果表明IFNγ/IL-6/Stat1信号通路介导了富集在免疫系统进程的蛋白表达的上调,提示在免疫性肝损伤治疗方面可以通过调控该信号通路减轻肝损伤。牛蒡子苷元是传统中药牛蒡子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研究表明牛蒡子苷元能够抑制T淋巴细胞激活、抑制巨噬细胞炎症、抑制IFNγ/Stat1和IL-6/Stat3信号通路,推测牛蒡子苷元可能对ConA诱导的免疫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结果表明牛蒡子苷元可以显著降低ConA导致的小鼠死亡率,显著减轻病理损伤和改善肝功能,效果与阳性药环孢素A和醋酸泼尼松相当。牛蒡子苷元预处理可以显著降低促炎因子IL-6和IFN-γ的水平、升高抗炎因子IL-10的水平。蛋白质组学分析结果显示给药组的肝组织与模型组相比有37个差异蛋白,其中有5个上调,32个下调,差异蛋白分析结果表明牛蒡子苷元预处理可以显著降低富集在免疫系统进程上的蛋白表达水平,免疫组化和蛋白电泳结果表明牛旁子苷元预处理可以降低Stat1、Pkr、Bnip3、Beclin1、Atg7、Adrm1、LC3B和P62的蛋白表达,降低p-Stat1和p-Pkr的水平,RT-PCR分析结果表明牛蒡子苷元预处理显著降低了 Stat1、Pkr和Atg7的基因表达。以上结果表明牛蒡子苷元可以通过抑制IFN-y/IL-6/Stat1和IL-6/Bnip3信号通路减轻ConA诱导的小鼠肝细胞自噬和凋亡。本研究采用比较蛋白质组学方法揭示了免疫系统激活引发的自噬失调在ConA诱导的肝炎中的作用,提出在免疫性肝炎的治疗上自噬和凋亡同样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牛蒡子苷元在治疗免疫性肝炎方面具有潜在的价值。总之,本论文研究的意义在于采用蛋白质组学分析结合免疫组化技术对AILI中损伤、坏死以及修复再生因素进行了分析和鉴定,对ConA诱导的免疫性肝损伤发病机制进行研究,通过对模型进行对比总结出参与两种肝损伤的Stats成员不同、炎症细胞作用不同,推测具有抗炎作用的牛蒡子苷元对ConA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通过实验证实了牛蒡子苷元的治疗效果,并初步阐明了牛蒡子苷元的肝脏保护作用机制,结合文献报道自噬也是病毒性肝炎的治疗靶点和牛蒡子苷元的抗病毒作用,推测牛蒡子苷元可以应用于病毒性肝炎合并自身免疫性肝炎的患者的治疗,牛蒡子苷元对免疫性肝炎的保护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开发。
其他文献
公共财政是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财政改革的目标模式,各项财政改革都应在公共财政思想指导下进行,并为这个总目标服务。预算制度是公共财政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预算是公共财政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各种高新技术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如互联网+、AR/VR、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不断革新,必将带动教育模式的改革,这些高新技术也必将应用到教育中,并将扮
蜀绣艺术是一门传统的手工艺技术,与“湘绣、苏绣、粤绣”并称为中国四大名绣,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经济的发展,蜀绣产品仍然保持一成不变的发展,将其运用到旅游产品的开发中,
内部审计是现代企业进行管理控制,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实现企业目标的重要工具。对于现代企业集团而言,由于其规模大,经营活动也更为复杂,集团最高管理层很难直接了解企业集团的运作
以新西兰大白兔为试验动物,通过皮肤急性刺激、多次刺激,评价蛋黄球蛋白(特异性免疫球蛋白)对哺乳动物皮肤的刺激性/腐蚀性,以探讨蛋黄球蛋白的安全性。皮肤急性试验采用新西
精矿粉硅、铝含量较低、铁品位较高、理化指标较好。混匀矿中配入精矿粉,能够提高烧结矿铁品位,有利于控制烧结矿中的SiO2和Al2O3含量。但是其粒度较细的特点会导致混匀矿粒
从网络时代文献信息资源的类型和特点出发,提出网络时代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应从现实馆藏的特色建设、虚拟馆藏的特色建设两个方面入手。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颜面部皮肤癌的长期疗效。方法选取颜面部皮肤癌患者83例,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对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结果 83例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为77.11%,10年
摘 要:德国汽车产业历史悠久,拥有先进的技术及优秀的人才培养体系。随着21世纪的环保问题以及能源危机,现在世界各国都在大力推行新能源汽车。德国的新能源汽车技术职业教育在基于其本国的大量新技术的发展上取得了非常优异的进展。本文通过对中德两国新能源汽车技术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对比与分析,将先进的经验引进与吸收,力争能够更好的培养满足当前国内社会需求的新能源汽车方面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