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波段双波束相控阵接收前端的研究

来源 :南京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sangp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波束相控阵雷达凭借其优越的抗干扰能力、超远探测距离、多目标跟踪和生存能力等诸多优势在军用电子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随着军事和民用需求的日益增强,制造出高性能、小型化、高集成度、低成本、重量轻、高可靠性的产品成为电子领域内的重要发展方向。本文采用微波多芯片组件技术(Microwave Multi-Chip Module,MMCM)和微波多层板技术,完成了Q波段双波束相控阵接收前端的研究。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接收组件进行设计,一是采用微波单片集成电路(MMIC,Microwave Monolithic Integrated Circuit),通过金丝互连实现射频前端的电路设计;二是利用微波多层板技术实现关键无源电路的设计;三是采用双面结构布局,通过绝缘子穿腔实现背面电源、波束控制电路的设计。具体研究内容如下:首先对多波束相控阵接收前端的国内外现状进行调研,重点调研了本次设计所需关键技术。根据技术指标和设计原则,对系统进行链路设计和仿真预估。其次对接收前端电路进行设计,根据系统指标对有源电路前级的低噪放芯片、多功能幅相芯片、功分器芯片进行选型,并对系统关键无源电路进行重点设计。通过对多层板叠层电路的选材与分析,采用Rogers4003基板和粘结片RO4450B实现了4层微波电路板。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三种层间互连结构:(1)准同轴过孔式垂直互连结构:通过仿真与优化,过孔式垂直互连结构在43.5GHz-46GHz范围内,回波损耗小于-23d B,插入损耗小于0.08d B;(2)基于不对称槽线的层耦合过渡结构:层耦合过渡结构在43.5GHz-46GHz内,回波损耗小于-22d B,插入损耗小于0.1d B;(3)准同轴过孔和层耦合结合的过渡结构:该过渡结构在保证最佳传输特性的基础上,尽可能缩小电路布局的尺寸。实测结果表明,单个准同轴过孔-层耦合结合的过渡结构在43.5GHz-46GHz频率范围内,插入损耗小于3.5d B,回波损耗小于-10d B。最终采用准同轴过孔和层耦合过渡结构实现了多波束网络的设计,其中四合一路单元电路在43.5GHz-46GHz频率范围内,插入损耗小于0.2d B,回波损耗小于-18d B,相邻通道隔离度大于32d B。最终对接收组件进行电路版图设计、电源及波控电路板设计、腔体结构设计。经过加工与测试,整机尺寸为73.2mm×67.5mm×14.3mm,在43.5GHz-46GHz的频率范围内,通道增益大于45d B,噪声系数小于3.3d B,增益平坦度小于1.5d B,输入端口驻波比小于2,移相精度小于4°,衰减精度小于0.4d B,满足设计要求。
其他文献
随着近年来微波通信应用的深入,微波组件正向更高频和小型化的方向发展。上变频组件是发射机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基于多芯片组装技术(Multi-Chip Module,MCM)对微波单片集成电路(Microwave Monolithic Integrated Circuit,MMIC)完成紧密分布连接,实现EHF频段宽带上变频组件的小型化设计。首先,本文对宽带上变频组件发展现状进行调研分析,确
毫米波引信具有探测精度高、目标识别率大、抗干扰性能好等优点,是无线电引信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本文主要针对毫米波引信探测系统整体方案以及相应射频电路设计进行研究,最终实现整个射频收发前端模块设计。针对毫米波引信探测系统做出如下工作:1.明确了毫米波引信探测系统的方案设计。详细阐述了毫米波引信探测系统的基本原理以及采用毫米波引信的优势,同时利用ADS软件对毫米波引信探测器射频收发前端系统进行模型仿真。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天线作为射频前端的关键器件,逐渐朝着多功能、高性能的方向发展。磁电偶极子天线作为一种互补天线,具有宽工作频段、对称的辐射方向图、低后瓣电平和低交叉极化电平等特点,非常适宜用作移动通信系统的基站天线。然而,已报道的磁电偶极子天线设计大多将天线作为一个单一功能器件,仅对天线自身性能优化,如果可以将滤波功能集成到磁电偶极子天线中,实现一种宽带磁电偶极子滤波天线,将更能有效地应
随着无线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天线作为一种能够实现电磁波的发射与接收的设备,在生活中的应用变得越来越广泛,人们对天线性能的要求也在不断变高。通过合理的空间布局,共口径天线可以支持多个天线在同一天线口径内同时工作。与传统天线相比,共口径天线具有更高的空间利用率,相同频率下共口径天线占用的空间更小,能够满足系统多频工作的需求,有效提高了系统容量。本文在共口径天线多频工作的基础上,对共口径天线多频段、双极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加强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建设“数字中国”是党中央把握时代潮流、推动经济发展作出的重大安排。电网涉及千家万户,是能源传递的重要基础,电网的海量能源大数据在数字中国建设中处于“不可替代”“核心数据”的地位。全国人大代表,南方电网广西电网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揣小勇认为,全面加快数字电网建设,将是“十四五”期间建设“数字中国”重要的基础性环节。揣小勇分析,
期刊
坡道起步是汽车行驶过程中频繁遇到的情况,由于车辆的运行环境比较复杂,在坡道起步特别是上坡起步时容易出现车辆倒溜等危害驾驶员生命财产安全的危险状况。特别对于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DDEV)而言,每个运动车轮都可以由电机单独控制,驱动力矩亦可以根据行驶需要自由分配,其坡道起步控制难度增大。因此,深化DDEV的坡道起步控制技术的研究,对提高其安全性能以及实现车辆的智能化驾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四轮轮毂电
多人定位及生命体征探测技术在医疗监护、应急救援、家庭健康监测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需求。基于视频、红外的成像技术可以将人体目标从待测环境中区分出来,但容易受到光照强度、温度等环境因素的干扰,并且不能给出准确的生命体征信息。基于雷达的多人定位及生命体征探测技术不受环境条件的限制,可以实现长时间、不间断的监测,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单发多收FMCW雷达的多人定位及生命体征探测算法及系统,
智能制造(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简称IM)是新世纪企业转型的关键。对于食品行业,为了提升企业竞争力,形成良好的品牌效应,众多企业开始集成现代化智能技术以形成良好的加工生态。而食品加工过程的关键性节点之一为劣质产品的检出和即时剔除,其核验指标又往往集中在尺寸、颜色、纹理、包装等视觉属性上,因此,研究良好的智能化视觉检测机制成为食品企业转型的关键。本文以重庆健康食品有限公
飞机操纵系统作为飞机的主要组成部分,用来接受飞行员的操纵指令,控制舵面转动,以实现飞机飞行姿态的控制。因此操纵系统对于飞机的安全有着重要的影响,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本文所研究的操纵系统有电气控制与机械控制两种工作模态,重点研究了其中的机械操纵系统部分以及操纵机构与工作模态转换装置的设计。本文以模块化的设计理念设计了一个新型结构的操纵系统。系统由七杆机构、共轭凸轮机构等模块组成闭环系统,以实现机液
随着压电喷墨打印技术的不断发展,压电喷墨打印机已展现出高精度、高稳定性的打印优势,在快速成型、微电子制造、微电子封装和生物工程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压电喷墨头的驱动控制系统是压电喷墨打印机的核心部分,直接影响着压电喷墨打印机的打印质量以及打印速度。目前对驱动压电喷墨头的核心技术都掌握在国外喷头制造厂商,严重制约了我国的喷墨打印机的发展。因此,研发压电喷墨头的驱动控制系统不仅可以加强我国喷墨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