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开展浅层气成因及成藏控制因素的研究,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有利于指导老区天然气挖潜调整,并及时调整勘探开发思路和方向。本次在对兴隆台油田东营组浅层气的成熟度、组分组成特征、碳同位素组成特征(C1-C4)等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气源对比、浅层气的成因类型、天然气分布特征、成藏机理与控制因素研究,结合地质基础研究对有利区进行了优化部署。主要取得了以下认识:天然气组分碳同位素是判断成因及来源的重要依据,其中乙烷受成熟度影响较小,具有明显的母质继承性,是天然气成因类型判识的最好方法。一般腐泥型天然气的δ13C2<?29‰,腐殖型天然气的δ13C2>?27.5‰,混合型的天然气界于两者之间。利用甲烷和乙烷碳同位素组成特征确定了不同类型天然气的特征,根据划分结果,兴隆台油田浅层气类型划分为腐泥型,腐殖型和混合型三种类型。在对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仔细分析、充分了解该区周围主力烃源岩分布及成熟度的基础之上,采用了天然气碳同位素与气源岩成熟度关系来推测气源岩。结合陈家洼陷、盘山洼陷和清水洼陷的烃源岩演化史,推测兴隆台地区浅层气的气源岩为沙一段和沙三段烃源岩。对东营组浅层气的分布特征、原油溶解气油比与天然气成藏的关系、成藏机理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建立了兴隆台东营组浅层气藏的成藏模式。与气源岩、储集层与盖层配置关系、圈闭条件、输导通道、地层压力等资料相结合,分析了不同因素对气藏的控制作用,明确了主要成藏控制因素。兴隆台油田浅层气成因及成藏控制因素研究紧密结合生产实际,有效地指导了天然气的开发,研究成果在兴隆台油田陈1块、兴28块、兴20块进行了应用,共部署浅层气井25口,已经累产油1.62×104t,累产气1.57×108m3,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为辽河油田增储稳产作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