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客户异常交易行为的智能识别系统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na_l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各大金融机构的规模和业务量也呈现高速发展的态势。各金融机构积累了大量客户信息和交易信息等客户数据,随着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不断得到推广,针对提高管理水平,降低经营风险及加强客户管理和营销能力的客户信息挖掘已成为金融机构数据挖掘的重要研究内容,其中客户异常交易行为的识别正是降低金融机构经营风险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按照监管机构的要求,各商业银行应当建立自身的客户异常交易行为监测系统,以降低客户利用银行等金融机构从事洗钱、欺诈等犯罪行为的发生。因此,自2006年开始各大商业银行均已经建立了相应的系统识别客户异常交易。这些系统绝大部分是按照监管机构的要求,制定相应的异常交易判断标准,所有符合标准的交易均作为异常交易呈现给业务人员手工进行判断。随着经济的发展,银行交易量猛增,且异常交易行为本身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多样,原有的监测系统已经难以满足当前风险管理的需要。  本文以当前的客户异常交易行为监测系统为基础,结合银行以风险为导向的风险管理原则,提出系统改进方案,改变以往以规则为本的监测管理方式,向以风险为本的风险管理方式转变。首先,本文针对目前的各大金融机构的客户异常交易行为监测系统的运行模式以及主要的客户关系管理模式进行深入研究,提出当前系统存在的一些缺陷和管理不足,提出基于数据挖掘的智能化监测识别系统;其次,本文介绍了该智能识别系统主要业务需求和总体架构设计,并着重介绍了系统中应用的关联规则挖掘算法以及其他应用模型。通过研究以往被反洗钱专业人士确认过的涉嫌重大洗钱犯罪的客户交易行为,以关联规则挖掘算法获取与这些交易行为关联度较高的属性字段。再次,介绍了系统开发过程以及详细设计,采用CRISP-DM标准的数据挖掘流程管理,运用数据挖掘工具Clementine提供的多种挖掘模型,对基础数据进行智能化的分析学习,并反复调整模型参数,修改基础数据转换标准。最后通过实际的脱敏测试数据进行测试,验证了使用数据挖掘模型后系统能够较大幅度的提高客户异常交易行为识别的准确性,降低系统误报率。
其他文献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已经从信息缺乏的时代过渡到信息极为丰富的数字化的时代。如何从这些海量信息中迅速有效地获得所需信息也就成为一项很重要的研究课题。为此目的,文本
人们希望嵌入式系统能接入Internet具有Web服务器的功能,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使用IE浏览器查看嵌入式系统的实时状态、并能对嵌入式系统进行远程监测、控制、诊断和配置
在流密码中,非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Non-Linear Feedback ShiftRegister,NLFSR)是一种常用的、安全性较高的伪随机序列生成器。目前NLFSR领域一个主要的问题是,没有一种普遍有效的
本文以学校后勤物资管理工作为背景,介绍了数据仓库的概念、体系结构、设计方法,介绍了基于数据仓库的数据分析技术:联机分析处理(0LAP)和数据挖掘。结合学校后勤物资管理工
作为电子计算机的接续者,三值光计算机具有并行性更高、运算速度更快、能直接处理三值逻辑等优点,它可以处理二值电子计算机难于处理的许多问题。三值光计算机的研究目标是发
本文主要对RTI所提供的数据分发管理DDM(Data Distribution Management)服务进行研究,对未来分布式交互仿真系统规模的可扩展性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分析HLA中运行时间支撑
  本文首先介绍了诱骗网络技术的原理,探讨了诱骗网络的网络结构和几种实现方法;然后基于第二代诱骗网络,分析其中各部分功能和集中管理控制的可行性,给出了诱骗网络管理控制系
随着人类观点的更新,人们更加重视"以人为本"的理念,希望计算机适应于人,而不是人去适应计算机,可穿戴计算技术应运而生,它使人们在使用计算机工作时可以任意移动,解放使用者
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不断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改进了人们的工作、生活方式,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快乐和方便,比如邮件、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等,电子政务的应用实现了政府组织结
  本文主要通过对整个基于代理的网格构架进行分析,从中剥离出整个与作业和任务相关的生命周期,在底层移动代理和智能代理的平台支持下,设计了一个基于代理的网格作业管理和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