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真实场景中,对注意的分配究竟是依据视觉显著性理论还是认知相关理论?对该问题的研究已成为视觉加工研究的热点。本研究试图将真实场景统一为广告图片,控制广告中的产品都出现在语义上合适的位置,将焦点置于应用领域中,探讨在广告场景中究竟是哪些因素影响个体对产品注意的分配和记忆?本论文共包含了两项实验:实验一以广告为实验材料,采用单因素(目标显著性:高显著、不显著)被试间设计,产品出现的位置平衡,两组被试所看到的广告材料内容是相同的,不同之处就是通过利用Photoshop CS3的处理,使一组目标,即产品,在整幅广告中高显著;使另一组目标在整幅广告中不显著。本实验探讨,对广告中目标注意的分配,究竟是以视觉显著性加工策略为主还是主要依靠认知相关加工策略。实验二依据实验一的结果的基础上加入两个新变量——位置和导向性,采用5(位置:左上、左下、中间、右上、右下)×2(导向性:无、有)混合设计,其中位置是被试内变量,导向性是被试间变量。本实验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试图进行实践上的探索,探讨当目标不显著时,导向性是否对目标的注意起到引导作用以及探讨广告中产品出现的最佳位置。在本论文研究条件下,得出以下结论:(1)对广告图片的自由浏览,主要以视觉显著性加工策略为主,即敏锐性和颜色感知性等图片特性在注视点上起到重要的作用,而不是基于与理解场景意义相关系统的需要。而且,当目标高显著时,也有助于对目标的记忆和再认。(2)浏览广告过程中,当目标不显著时,导向性有助于引导被试将注意集中在目标上;广告中间位置最容易获得注意,左侧位置比右侧位置更容易被注意;位置与导向性存在交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