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与世界的逐步接轨,汇率市场化是必须要推进的,因此人民币升值大概也不可避免。人民币的升值可能会在影响我国出口行业的情况下进一步影响我国就业,而我们又知道就业是民生之本,促进就业是安国之策,因此研究就业和汇率的关系就显得非常有意义。首先,本文从理论上研究了汇率影响就业的途径,认为研究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就业影响的理论,可从劳动力需求和供给两方面讨论。从劳动力需求方来考虑,人民币汇率变动主要从三个途径影响劳动力的需求——对外贸易,国内就业结构调整,外商直接投资。从劳动力供给的角度来看,人民币汇率主要通过收入效应(income effect)和替代效应(substitution effect)两个方面影响劳动力的供给。然后,本文对我国汇率制度、汇率价格以及劳动力就业的状况进行了描述和介绍,研究中我们发现,人民币在过去的30年里呈现出先快速贬值,到小幅度升值,再到相对大幅度升值的态势。随着外汇市场的逐步开放,人民币将会越来越向市场均衡汇率上靠近。与此同时,在就业方面,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慢慢变少,而第二产业保持稳定增长,而第三产业表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就业的变化也展示出产业结构变化更趋于平衡。接着,本文通过构建企业利润最大化模型得出影响就业的实证模型,该模型认为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国内生产总值(GDP)、实际利率、原油实际价格、劳动力总供应和我国就业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然后在实证模型的基础上,利用1983-2011年相关的就业、汇率等相关数据,用ADF检验,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分别实证探究了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等指标与我国第一、二、三产业及全国总就业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国内生产总值(GDP)、实际利率、原油实际价格、劳动力总供应和我国就业(分别第一、二、三产业以及总就业)之间存在显著的协整关系。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是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我国总就业的格兰杰原因。长期均衡条件下,人民币升值1%,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将增加0.320%,第二产业就业人数将下降0.832%,第三产业人数将减少0.354%,我国总就业人数将减少0.281%。研究结果还显示其他变量也在长期均衡下与我国的就业有显著的正向或是负向的稳定关系,比如国际原油实际价格是我国第二产业就业的格兰杰原因,并且与第二产业的就业存在长期的正向关系,却与第一、三产业的就业存在长期的负向关系;劳动力的供应量与各产业的劳动力就业均存在正向的关系等。但是值得指出的是这些指标对我国劳动力就业的影响没有实际有效汇率对就业的影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