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小麦育种是有效增加产量、提高质量的重要科研方式。山东农业大学小麦育种科学研究历史悠久,成果颇丰,对其进行梳理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山东农业大学小麦育种科学研究始于二十世纪初,历经社会变革、校址变迁,发展历程饱经磨难。文章以档案文件资料、校史、口述历史及访谈调研资料入手,对山东农业大学小麦育种科研发展过程进行梳理,按照初步发展、快速发展、高质量发展阶段三个部分,进行纵向排列及论述。以各个时期的科研机构情况、教学发展、科研人才培养、科研成果等方面展开横向分析,以纵横结合的方式梳理小麦育种科技史。山东农业大学小麦育种机构历经从无到有,直至创建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不断完善充实。教学方面,由最初开展育种基础工作,到逐步探索合适的教学模式,教材使用不断正规化,至二十一世纪教学模式日渐成熟,培育小麦育种学术谱系。就育成品种而言,历经初步发展阶段的小麦品种初成,快速发展阶段下的高水平成果出现,包括育成小麦新种质“矮孟牛”、中国第一个太谷核不育小麦“鲁麦15号”等,小麦育种技术走在全国前列。二十一世纪以降,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科研成果集中涌现。二十余年育成小麦新品种约42项,包括育成超高产小麦品种、开展小麦分子育种的基础科学研究、攻克小麦赤霉病,成功克隆抗赤霉病主效基因,为解决世界性难题贡献“山东农大”力量。纵观山东农业大学小麦育种科研发展历程,在科研起步时间、科研实践基础等条件未占优势的情况下,历经一个多世纪的艰苦努力,以致科学研究飞速发展并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何种原因促进其进步发展?探索其科研发展规律,对本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山东农业大学小麦育种科技进步对经济与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文章从国家层面、现实资源现状、学科因素三个层次展开动因分析。就国家因素而言,育种科研的快速发展旨在满足国家粮食需求,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同时,党和国家颁布的有关育种科研及相关农业政策,对其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持和鼓励作用。从现实资源角度分析,人民的粮食需求具有重要的激励作用,耕地资源现状对其具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同时,学科之间相互借鉴发展,对推进小麦育种科技进步大有裨益。山东农业大学小麦育种科技发展的规律认识,体现在根本规律、科研理念认知规律以及科研人才培养规律三个层面。以坚持党的领导、生产力不断进步发展为科研发展根本规律内容;秉承“学用结合,学以实为贵”的发展理念、弘扬“把科研论文写在大地上”的科研精神、坚定“甘坐冷板凳”的学术信念,为科研理念认知规律内容;实施“教学、科研、社会实践三结合”新体制,推行“三田两地一课堂”实践教学模式是科研人才培养规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