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在气虚血瘀型脑梗死的发作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三个阶段的双重作用机制,并结合脑梗死发生的高危疾病和相关生化指标,从多个方面研究气虚血瘀型脑梗死不同病程NO水平与各因素的相关性,从而为脑梗死患者的预防、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选择在2016年9月至2017年10月期间收入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患者28例,平均年龄(64.29±11.53)岁,男性20例,女性8例;气虚血瘀型脑梗死后遗症期患者22例,平均年龄(65.77±10.87)岁,男性15例,女性7例;同时选择同期住院的未发生脑梗死的患者27例作为对照组,平均年龄(58.22± 14.70)岁,男性18例,女性9例。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各组NO浓度,其中急性脑梗死组根据病程进行多次NO检测,并用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气虚血瘀型CIE组、CIL组、CIC组的NO浓度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虚血瘀型CIS组的NO浓度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2.气虚血瘀型CIE组、CIL组、CIC组的NO浓度进行组间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气虚血瘀型CI组、CIS组、对照组三组年龄、升高、体重基本资料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4.气虚血瘀型CI组、CIS组、对照组三组危险因素相比,在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两个因素上三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因素无统计学意义(P>0.05)。5.气虚血瘀型CI组、CIS组、对照组分别行NO浓度与各对应时期的相关实验指标相关性分析,NO浓度与HCY在CI组、对照组成负相关,在CIS组无相关性,三组均与HbA1c、TG、CHOL、LDL-C、HDL-C无相关性。6.气虚血瘀型CI组、CIS组、对照组三组分别行NO浓度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斑块性质及数量相关性分析,NO浓度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病在CI组成负相关,在CIS组、对照组无相关性,三组与斑块性质及数量无相关性。结论:1.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患者一氧化氮水平高于对照组。2.一氧化氮在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主要发挥保护作用,但在急性脑梗死发作期的中后期则会发挥毒性损伤作用。3.一氧化氮水平与高同型半胱氨酸、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有关系。4.一氧化氮水平的监测可以为脑梗死的发病、进展及预后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