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氧化剂、加工和贮藏条件对火腿品质及亚硝酸盐转化途径的影响

来源 :山东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fan88100608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亚硝酸盐能够抑制肉毒梭状芽孢杆菌的生长繁殖,形成肉制品特殊的色泽及风味,防止脂类的氧化,在肉制品中广泛应用。残留的亚硝酸盐经食品摄入进入人体,会将血红蛋白氧化为高铁血红蛋白,引起高铁血红蛋白症;产生的亚硝基可生成强致癌物亚硝胺,对人体健康形成潜在危害。本论文以西式火腿为试材,通过测定肉品品质指标及相关转化途径的亚硝酸盐参与量,研究了抗氧化剂、加工和贮藏条件对火腿品质及亚硝酸盐转化途径的影响,主要结果与结论如下:1.抗氧化剂对西式火腿品质及亚硝酸盐转化途径的影响:以新鲜猪后腿精肉为原料制作西式火腿,添加抗坏血酸、抗坏血酸钠、异抗坏血酸和异抗坏血酸钠腌制,研究了不同抗氧化剂对火腿中亚硝酸盐残留量、亚硝胺含量、红度a*及脂肪氧化程度TBARs值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硝酸钠和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一氧化氮自由基检测仪对一氧化氮定量分析,研究了异抗坏血酸钠对亚硝酸盐歧化反应和降解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四种抗氧化剂均可以显著降低亚硝酸盐残留量和亚硝胺含量,提高红度,延缓脂肪氧化。其中,异抗坏血酸钠效果最好,当其添加量为500 mg/kg时,亚硝酸盐残留量为26.24 mg/kg,清除率达到72.49%,亚硝胺含量为1.05μg/kg,降低69.39%,红度提高13.49%,脂肪氧化度降低60.00%。异抗坏血酸钠会抑制亚硝酸盐歧化反应,大幅度促进降解反应,使亚硝酸盐残留量显著降低。添加500 mg/kg异抗坏血酸钠,参与歧化反应的亚硝酸盐由27.33%降到16.67%,参加降解反应的亚硝酸盐由8.67%升高到65.33%,残留量由64.00%降到18.00%。2.加工条件对西式火腿品质及亚硝酸盐转化途径的影响:以新鲜猪后腿精肉为原料制作西式火腿,研究了不同亚硝酸盐添加量(X1)、腌制时间(X2)、蒸煮温度(X3)和蒸煮时间(X4)对火腿中亚硝酸盐残留量(Y1)、亚硝胺含量(Y2)、红度(Y3)及脂肪氧化度(Y4)的影响。结果表明,四个品质指标的预测模型分别为Y1=96.841+0.114X1-0.422 X2-0.695 X3-0.140 X4,Y2=-0.753+0.004 X1-0.023 X2+0.029 X3+0.004 X4,Y3=4.086+0.021 X1+0.068 X2+0.036 X3+0.006 X4,Y4=-0.078-0.001 X1+0.001 X2+0.003X3+0.001 X4;增加亚硝酸盐添加量,延长腌制时间和蒸煮时间主要促进亚硝酸盐歧化反应,升高蒸煮温度主要促进亚硝酸盐降解反应。3.贮藏条件对西式火腿品质的影响:将新制作的西式火腿置于4℃和25℃两种温度条件下贮藏12 d,研究了亚硝酸盐残留量、亚硝胺含量、肉品红度和脂肪氧化程度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亚硝酸盐残留量显著下降,25℃放置比4℃冷藏下降速度快;亚硝胺含量不断增加,放置12 d后,4℃冷藏比25℃贮藏亚硝胺含量低;贮藏期间a*均下降,25℃贮藏下降更显著;TBARs值均呈显著上升趋势。贮藏期西式火腿中亚硝酸盐残留量与亚硝胺含量、a*和TBARs值的变化具有显著相关性。
其他文献
<正>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企业为了抢占市场、扩大销售往往采用赊销方式增加销售收入,由此也形成一定的应收账款。同时,由于信用证、分期付款、交单承付等多种结算方式的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一种以持续存在的呼吸道症状和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呼吸系统常见疾病,是全球及中国主要死亡原因。COPD稳定期与急性加重期交替出现,预防
期刊
期刊
作为档案法规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地方档案法规为完善档案法规建设,促进档案事业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通过对省一级地方档案法规基本情况的考察,着重比较分析地
研究目的:本文对使用1:1万地形图生成数字高程模型(DEM)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并对DEM在土地整理项目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对比分析法。研究结果:(1)DE
<正>1 诊断 惊厥的诊断主要在于寻找病因。在分析病因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1 年龄 新生儿惊厥多为窒息、颅内出血、低血钙、低血糖、破伤风、败血症或核黄疸等,婴幼儿多见
杭州市夜景照明规划是在杭州城市总体规划指导下的一个重要专项规划,主要的职能对杭州市城市夜景照明的建设起指导作用。文中主要讨论了杭州夜景规划的目标、总体构想、原则
<正>对任何一个民族而言,文字的出现都是本民族发展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关于彝文的起源,主要有以下说法:第一种认为彝文创始于唐代,集大成于元末明初,主要依据是零散的汉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