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8年1月审计署发布了《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文件关于机构内部审计所需经费应纳入预算,对优秀内审工作者应进行表彰等规定引起了相关学者重新思考内审计绩效评价。同时,财政部发文《关于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604号——绩效棱柱模型》,使得棱柱模型再次回归专家学者的视野。因此,如何利用绩效棱柱模型构建一套更为全面、有效的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体系值得进一步研究。基于扩充后的绩效棱柱模型,本文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一套相关评价体系,并将该套指标应用于案例公司中,起到了全面评价A公司内部审计绩效评价的作用,从而有助于决策部门及时发现内审不足并加以改善,主要开展工作如下:(1)提出结合了财务维度的绩效棱柱模型。对绩效棱柱模型、平衡计分卡(Balanced score card,BSC)等绩效评价工具进行了优缺点对比,提出将平衡计分卡的财务维度引入绩效棱柱模型,并分析了应用整合后的绩效棱柱模型的可行性。(2)利用结合了财务维度的棱柱模型构建内部审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全球审计信息网(Global Audit Information Net,GAIN)平台的25条指标、案例公司特点以及相关文献研究,本文共选取了34个二级指标,每个维度均占5-7个指标。构建层次模型后,文章采用层次分析法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计算,据此求出了各个维度及其细化指标的权重,并进行了一致性检验。问卷调查的对象为会计审计领域相关人员。(3)将新设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应用于案例公司中。根据笔者在案例公司实习所了解的情况,文章分析了现行A公司内审绩效评价体系的不足。而应用新设指标体系后,A公司内部审计的具体情况得以更全面客观的反应,有利于其及时查漏补缺,跟紧公司战略,更好为利益相关者服务。最后,文章对内审的绩效评价给出了相关建议,并指出了文章的局限性。文中设计的基于结合了财务维度的绩效棱柱模型的评价指标能覆盖类似于A公司组织的内审绩效评价,使大型上市公司集团总部内审绩效得以较为全面客观的反应,从而有助于相关领导及时发现内审部门存在的不足,并加以修正或者提高改善;其次一旦公司的内外部环境发生改变,公司可以考虑修改、删除或增加相关指标,这也体现了该指标体系的灵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