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S支持下的多源空间信息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分析——以吉林省中部为例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1579678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环境质量是指在一个具体的时间或空间范围内,环境的总体或部分环境要素的组合体对人类的生存及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适宜程度。而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就是对特定的生态环境质量的度量,是对区域的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变化而引起的生态环境质量的优劣程度及其变化进行评价与预测。目前,生态环境已经成为当代全球变化研究的核心和热点,得到了国内外学者和社会各界的重视,因此对于生态环境质量的评价与研究也成为了当代科学技术的一个前沿领域。 本文首先阐述了与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相关的理论和方法,主要包括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概念、类型、方法、指标体系等等,这部分是全文进行研究的理论基础。同时,也阐明了GIS与RS技术在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中的优势,为本文在GIS技术支持下进行多源空间信息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分析奠定理论与实践基础。 此外,本文针对吉林省中部地区生态环境特点以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恢复治理的需求,利用多种来源的不同专题空间数据,建立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利用RS和GIS技术,建立基于栅格数据的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模型。采用空间叠加分析方法得到综合评价结果,并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吉林省中部地区生态环境质量分布趋势,以及以县市级行政区划为单元的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的定量数值,实现对该地区生态环境质量的定量评价与分析。 最后根据评价的结果进行进一步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并对文章的成果及不足进行阐述说明。
其他文献
当今旅游业的发展已经从资源导向性转变为市场导向性,一些学者也开始将研究视线转向自然条件先天不足的滨海旅游地区。本文站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旅游偏好理论作为研究的理论
中国的人物画,在唐代度过了它的鼎盛时期后,其地位逐渐被花鸟、山水画所代替。元明以来,具有影响力的人物画家寥若晨星,直到明末清初,陈洪绶(1598-1652)以其伟岸奇谲、嵚崎迂拙的绘
随着我国城市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小汽车进入家庭的步伐迅速加快,交通机动化趋势日益显现,居民使用小汽车出行的比例逐步加大。但与此同时,小汽车也给城市交通带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