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力消费效率的区域差异——基于低碳视角下三阶段DEA模型的解读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mxusty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能源问题日益受到关注。电力是当今最重要的能源消费形式之一,其效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经济增长与低碳发展是否能够真正取得协调。因此,需要对电力这一特定能源的消费效率问题给予关注。一方面,电力消费效率的提升可以推动中国整体能源消费效率的提升;另一方面,通过对电力消费效率的实证研究可以清楚的了解中国各地区电力消费现状,从而把握中国电力消费效率的变动趋势。  本文在介绍了研究背景的基础上,从全要素能源效率以及多阶段DEA方法的文献综述切入,引出本文中心话题,即在考虑非期望产出因素(碳排放)对中国电力消费效率的区域差异进行解读,具体如下:利用三阶段DEA分析方法,基于2013截面数据和2004-2013十年面板数据对中国省域电力消费效率作了测算,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区位比较和聚类分析,探讨中国四大地区的电力消费区域差异。  本文的主要结论是:基于截面数据的全要素电力消费效率结果与一阶段结果相比有所下降,但面板数据分析结果却反映出三阶段全要素电力消费效率增长率比一阶段的结果高出1.1个百分点。再从全要素电力消费效率变动的区域差异来看,东部效率提升最快,东北地区位居第二,中、西部地区相互持平。最后由聚类结果显示,东部地区的效率水平高于其他地区,中、西部地区主要集中了次高和中效省份,东三省效率差异大。  基于以上结论,本文认为可行的政策建议有:(1)从碳排放源头入手,转变电源结构。从以火电为主向以低污染、低排放的新型清洁电源转变,开发火电环保新技术;(2)从低碳化电力市场入手,创新市场节能模式。实行“厂网分开,竞价上网”、传统火电与新能源并网发电;(3)从低碳技术交流入手,鼓励地区间相互借鉴。高效地区要充分发挥辐射效应、低效地区要技术创新同技术引进并举;(4)从体制、政策入手,发挥政府引导作用。进一步加大对地区技术创新的政策扶持和节能减排的政策引导。
其他文献
可持续发展理念已深入人心,具体到对外贸易领域,就是要使贸易与环境协调发展,达到保护环境和促进对外贸易增长的“双赢”目标,推进国内循环经济。面对对外贸易中存在的严重环境问
学位
自1978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我国经济实现了连续近三十年的高速增长,创造了“中国奇迹”。毫无疑问,这种局面是与我国长期采取的“引进来,走出去”战略离不开的。在这个过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