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当今英国杰出的小说家之一,伊恩·麦克尤恩(1948--)于1975年凭借短篇小说集《最初的爱与最后的仪式》在英国文坛崭露头角。2001年,麦克尤恩发表长篇小说《赎罪》。这部小说不但获得了评论家们的广泛认可,也获得了众多普通读者的青睐。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伊恩·麦克尤恩自有他的独到之处。本文旨在借助詹姆斯·费伦的叙事判断理论,结合多视角叙事这一叙事技巧的特点,对麦克尤恩的这部著名的小说《赎罪》中所体现出的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分析。詹姆斯·费伦曾经提出文学作品的叙述性存在于两个层面:作者的叙述层面和读者的阅读层面。这两个层面在动态发展中互相影响,互相引导。而文学作品的叙述性促成两种行为:观察和判断。所以,判断不仅存在于作者的叙述层面(即作者和各个角色的判断),还同时存在于读者的阅读层面(即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所做的判断)。无论是作者叙述层面的判断,还是读者阅读层面的判断,都在读者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认识到这一点,作者便可以通过在叙事过程中使用某些叙事技巧,如多视角叙事,来引导读者作出作者所期望的叙事判断,以便最终使其作品的叙事目的得以实现。借助于费伦关于文学作品中叙事判断的理论,论文作者在对文本进行细读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在小说《赎罪》中,作者麦克尤恩对多角度叙事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在小说的前三个部分,作者不断采用内部视角(internal-focalization)转换的手法,对同一事件从不同人物的视角进行重复描述。使读者在掌握了事件真相的同时,也体会了各个人物对同一事件的不同理解及其复杂的内心活动,从而了解了故事中误会产生的来龙去脉;第二,小说在第四部分(尾声)由第三人称叙事转换至以主人公布里奥妮为叙述者的第一人称叙事,并揭示了布里奥妮作为《赎罪》前三个部分的作者的真实身份和她修改故事结尾的事实。这一转换,使读者获得了两个视角:(1)布里奥妮的小说的读者;(2)隐含作者的小说的读者。由此,读者可以分别从这两个视角对小说《赎罪》进行理解和阐释。通过分析小说《赎罪》的多角度叙事的特点,论文作者意识到:从不同的视角观察同一个事件,所获得信息在数量和内容方面都有所差别。而在小说《赎罪》中,麦克尤恩正是借助多角度叙事的这一效果,把《赎罪》这一原本简单的故事变为一个巨大的信息库一点一点地抛向读者,进而引导读者在不同的阅读阶段作出更加复杂的判断,并最终揭示《赎罪》的主题思想:现实与虚构的关系。所以,借助小说中多角度叙事这一特点,对读者的叙事判断进行追踪和分析,是理解《赎罪》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