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 的]卵巢癌手术因其手术操作复杂、时间长、创面广泛、出血量多、液体转移、可涉及多个脏器和组织等,是常见的高风险手术之一,给围术期液体管理带来巨大挑战。目前,国内外尚无明确结论表明何种方式的液体治疗可更优运用于卵巢癌患者,本研究旨在探讨目标导向液体治疗联合甲氧明在卵巢癌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2月~2020年12月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行卵巢癌初始肿瘤细胞减灭术患者。所有入选患者采用计算机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传统液体治疗组(C组)、目标导向液体治疗组(G组)、目标导向液体治疗联合甲氧明组(GA组)。C组采用常规补液方法进行液体治疗,输入液体总量=补偿性扩容(CVE)+每日生理需要量+累计缺失量+继续损失量+第三间隙丢失量或额外体液需要量;G组、GA组采用目标导向液体治疗方案,以SVV<13%、CI≥2.5 L/(min.m2)为目标。术中当SVV>13%时,15min内输注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250ml进行液体冲击。记录三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ASA分级等一般资料。记录三组患者诱导前(T0)、插管前(T1)、手术开始(T2)、术中1h(T3)、术中2h(T4)、术毕(T5)各时间点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每搏变异度(SVV)、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每搏量(SV)、每搏量指数(SVI)。记录T0、T5时刻三组患者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氧供指数(DO2I)。在T0、T5时刻抽取三组患者动脉血行血气分析并记录乳酸值。记录三组患者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拔管时间、晶体量、胶体量、总输液量、出血量、尿量、血制品输注量术中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记录患者术前、术后1天、术后3天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白蛋白(Alb)、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红素(TBIL)、尿素氮(BUN)、肌酐(Cr)。记录三组患者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情况、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首次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结 果]1.三组患者在年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在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拔管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与T0时刻相比,三组患者T1~T5时刻的HR均减慢(P<0.05)。三组患者不同时间点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5时刻,GA组患者的MAP、CO、CI、SV、SVI、SVRI均高于其余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4~T5时间点,G组、GA组患者SVV较C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三组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G组、GA组晶体量、总输液量和尿量减少(P<0.05);与G组比较,GA组晶体量、胶体量和输液总量减少(P<0.05)。GA组术中去氧肾上腺素和麻黄碱使用量少于其余两组(P<0.05)。4.三组患者T5时刻Lac较T0时刻升高(P<0.05);GA组T5时刻Lac值较其余两组低(P<0.05)。与T0时刻比较,G组、GA组T5时刻D02I升高(P<0.05);GA组T5时刻D02I高于其他两组(P<0.05)。5.三组患者术后1天ALT、AST升高;G组、GA组术后3天ALT、AST较C组明显降低,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Alb术后1天较术前减少;GA组Alb术后3天升高快于其余两组,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三组患者术后1天DBIL、TBIL有轻微上升;GA组术后3天DBIL、TBIL降低较其余两组多,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术前、术后1天、术后3天BUN比较差异无明显意义(P>0.05)。G组、GA组术后1天、术后3天Cr较术前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GA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较其余两组均缩短(P<0.05)。在术后并发症方面,GA 组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低血压、咳嗽咳痰发生率低于其他两组(P<0.05)。[结 论]就目前研究结果来看,在卵巢癌患者围术期的管理中,与传统液体治疗和单纯目标导向液体治疗相比:1.目标导向液体治疗联合甲氧明策略更有利于优化心脏前负荷,在总输液量减少的同时能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保证组织脏器的良好灌注、增加机体氧供。2.目标导向液体治疗联合甲氧明能减少肝肾功能损伤、加快胃肠道功能恢复、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减少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