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地方畜禽品种素以肉质细嫩、肉味香浓等特性而著称于世。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家禽育种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尤其是肉鸡的生长速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同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肌肉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世界上已有不少国家以肌苷酸(inosine monophosphate,IMP)含量作为肉质风味及新鲜程度的衡量指标。传统的育种手段难以使产肉量和肉质均得以提高,因此育种工作者努力寻找影响肉质性状的主效基因及QTLs。候选基因法是研究动物数量性状遗传机制的方法之一。本研究选用五个地方品种鸡泰和乌骨鸡、北京油鸡、崇仁麻鸡、鹿苑鸡、霞烟鸡和一个引进肉用型品种AA鸡共448个个体作为供试群体,采用PCR-RF-SSCP技术对肌苷酸含量的候选基因AMPD1(adenosine monophosphate deaminase 1,腺苷一磷酸脱氨酶1)基因进行研究,同时对其等位基因进行克隆测序,并分析了AMPD1的不同基因型与北京油鸡IMP含量的关系,目的是为确定影响肌肉肌苷酸含量的主效基因或与其紧密连锁的遗传标记奠定基础。 利用PCR-RF-SSCP技术研究肌肉风味物质IMP的潜在候选基因AMPD1。在供试的六个鸡品种中发现,AMPD1基因有3个等位基因A、B、C,6个基因型AA、AB、AC、BB、BC、CC。各基因型在品种间分布差异显著(P<0.01)。等位基因A、B、C除泰和乌骨鸡无A基因外,在其它5个品种中都存在,其中B基因在北京油鸡、AA鸡、鹿苑鸡、霞烟鸡为优势基因(频率分别为0.6597,0.5750,0.7051,0.7250),而C基因在泰和乌骨鸡中为优势基因(0.6625)。通过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表明泰和乌骨鸡、AA鸡严重偏离遗传平衡(P<0.01),其余4个品种符合处于遗传平衡(P>0.05)。崇仁麻鸡的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5916,即高度多态,其它品种均属于中度多态。 对AMPD1等位基因A、B、C进行克隆测序发现(因无注册的鸡的AMPD1基因序列,以A为标准),等位基因B和等位基因A只有一个碱基之差,即C→T(402),而等位基因C与等位基因A不同之处多达11个,它们有的缺失,有的替换.这11处突变位点分别为G、T(361)、A缺失(373)、T缺失(404)、G*T(420)、C一T(434)、G*A(456)、A一G(469)、G一A(473)、G,A(486)、G一A(491)、G一A(493). 方差分析表明,A栩叨1不同基因型对IMP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不同基因型与肌普酸含量关系的最小二乘均值分析表明,基因型AC所对应的肌等酸含量最高(3.7470),BB型次之(3.1700),AC、BB对应的肌普酸含量显著高于基因型AA(2 .4145)(P(0.05).肌普酸含量在月树叨了其余基因型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 在后续工作中,需要更大的群体规模以及泰和乌骨鸡、AA鸡、崇仁麻鸡、鹿苑鸡、霞烟鸡的肌普酸含量记录,结合更多相关的候选基因或DNA标记进行分析,寻求与IMP含量紧密连锁的遗传标记,以便应用于标记辅助选择(MAS)中.